作者高祥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么,提高税收比例如何呢?万万不可!刘纬虽然不像康熙皇帝那样,固执地坚持永不加赋,认为税收比例,应该是浮动的,随时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却也不能随便加重人民的负担!
刘纬忙活了这么多年,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为的就是造福天下百姓,如果因为缺钱就加收赋税,岂不是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这个念头,想都不用想!
思虑再三,权衡利弊,刘纬最终想到了办法,就是一个字:借!只要能借来钱粮,先让两项工程尽快上马,将来获益后再还就是了,起码不会白白浪费时间,耽误推广种棉这项国策执行的进度了!
可是想要借钱,谈何容易?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借与还,都是一对尖锐的矛盾,有钱的也不敢轻易外借,就怕要不回来;没钱的,轻易也不敢借,就怕自己还不上!
况且,开口谈借,低三下四求人,太丢脸啦,这可让身为汉王之尊的刘纬,如何开得了这个口?
更何况,他找谁去借呢?刘纬需要的,可是一笔大钱,粗略估计至少五百万贯以上,这还是先期启动资金,再上后续投入,怎么也得两三千万贯,所需粮草,更是不计其数!谁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粮,借给刘纬啊!
如今益州最富有的人,就是张鲁了,他经营着数以万顷计的许多庄园,名下佃农,不少于万户,每年收租进项,折合成钱,至少百万贯以上!
虽然这些,似乎与刘纬大力发展的工商业并不挨边,但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粮食依然是十分抢手的畅销品,这家伙赚得盆满钵满,可谓富得流油!
紧随其后的,就是费氏家族了!因为经营盐井,并借着刘纬改革的东风,从事工商业,费氏一族,一直是蜀中商贾之首,每年利润巨万,家赀丰厚,也是富得流油,几百上千万的数目,也能拿得出来!
更重要的是,张鲁也好,费氏也罢,都不是外人,与刘纬沾亲带故,名义上更是刘纬的属下!若刘纬开口向他们拆借,临时周转一下资金,应该问题不大吧?况且,刘纬的信用,一向很好,张鲁和费氏族人,总不会怕刘纬赖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