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那个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第一次与方基石谈话,他没有挨多少骂。也许方基石的年龄的关系。还有方基石是一个几乎常年在外面跑的人。人家见识广泛,胸怀更宽广一些。
乐歌虽然也有见识,可乐歌毕竟曾经大脑受过伤,不正常过一段时间。再则乐歌的社会阅历并不丰富。
方忠虽然是鲁国的贵族,可他毕竟没有在社会上混。他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鲁国境内,很少在鲁国之外走动。再则由于是贵族身份,脾气大一些也很正常。
经过这么多次的交流,虽然挨了不少骂,可曾参还是有收获的。而且收获很大。
他不仅成为一个资深的道学家,还在不断地完善先生的学说思想。而且他更理解了先生的用意。
他并没有认为这是自己的学说思想,而是一直认为是先生孔子的学说思想,他只不过是在完善先生的学说思想。
不过也确实是那么回事,他是在完善先生的学说思想。要是没有先生的学说思想这个基础,他怎么完善完善什么呢
每次从方忠或者乐歌那边回来,曾参都是要把论道的情况向孔子说的。然后师生二人就在一起商讨。
结果孔子也跟随着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