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江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尤其是可能牵涉到了大明剿倭的顶梁柱-----胡宗宪。
明朝的倭寇为什么难以消灭?原来竟有高官相互勾结掺杂其中。
明朝的走私基地-----福建。
福建多山,可耕之地有限,步入明朝中期后,现存的土地不足以养活日益庞大的人口。于是,头脑灵活的沿海百姓便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发展对外贸易,向海讨生活。
这种不为政府添负担,自发地解决就业问题的行为,不但没有被朝廷鼓励,反而因为违反大明祖训“片甲不得入海”而被勒令禁止。浑不怕的人们只得将贸易转到地下,与日本、葡萄牙等商人勾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走私网络。
而走私利润相当惊人,一年所得远超耕地,又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尤其是当地的土豪,他们手中握有大量田产,靠着耕读传家的传统,通过科举入朝为官,并逐渐在朝堂中形成了一个以福建人氏为主的小帮派。在朝,他们官官相护、党同伐异;在家,他们相互勾结,形成地方势力。
眼看着搞走私的乡里乡亲都发财了,土豪们也坐不住了,决定“下海”一起干。通过土豪们的牵线,走私集团打通了官场,通过行贿、入股等方式将走私行为半公开化,势力蔓延到浙江地区。
嘉靖初期,走私集团在浙江舟山的双屿岛上公开建立起了一个走私基地。双屿岛东西两面各有一座海拔超过250米的高山,两山中间有一块宽度超过20公里的空地,用于货物集散,一道南北走向的河流穿岛而过,船舶入港非常便捷,大量搞走私贸易的小商小贩集聚于此,逐渐形成了规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