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两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张小平不愧是工科出身的,不假思索立刻回道:“按含碳量,超过2的是生铁,低于002为熟铁,中间的就是钢了。”
“嗯,没错,但那是现代的标准,”季国风转过头看看林小雅,清清嗓子,开始长篇大论起来:
“现代,已经能轻易剔除钢铁中的大部分杂质了,所以以含碳量为分类标准。但是,古代是测不了碳含量的,铁匠只能按直观经验去分类,炉子里直接出来的叫生铁,冶炼透彻质地较软的叫熟铁,经过千锤百炼兼顾硬度和柔韧性的叫钢。同时呢,他们也没法很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同样是钢材,性能可能天差地别。
他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我们知道啊。实际上含碳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决定钢铁质量的,是钢铁中的杂质,也就是硫、磷等元素。这些杂质会严重影响铁的质量,使铁发脆、强度变低。像我们今天买的这样的生铁,里面就有大量的磷硫,一摔就碎。
而为了改善铁的韧性,就需要降低碳含量。今天我们在铁匠铺看到的那种搅拌铁水最后凝结成铁块的方法,叫炒铁法,用的就是这个原理,最后得到有韧性摔不碎的铁,也就是熟铁。
把熟铁制成铁器需要锻造成型,也就是烧红后用锤子反复敲打。这个过程中会重塑晶型,空气中的氧也会带走一部分杂质,铁的质量就会改善。
俗话说百炼成钢,讲的就是将熟铁反复锻造才能得到钢材。当然,也没这么简单,熟铁虽然韧性有了,硬度却没了,没法用作兵器,这时候又得想办法增加它的碳含量,一般是撒碳粉手工渗碳,同时不断锻造,才有希望获得可以称为钢的铁合金。
这个过程非常麻烦,费了一大堆力气才能去除一点杂质,稍稍改善钢铁的质量,事倍功半,所以现在的钢才这么昂贵。”
古代的炼铁史,就是与硫磷斗争的历史。当然直到工业时代也没发明什么太好的办法,铁质量如何基本靠原材料,哪有磷硫含量低的优质铁矿,哪里就能炼出优质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