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释一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说来这京师的国子监,成为大明第一学府,也是有一番故事。
大明的国子监,是太祖朱元璋初定金陵之时,为了收纳人才,便直接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后来朱元璋建都南京,重建校舍于鸡鸣山下,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
到了洪武八年,太祖又在其老家凤阳,另置中都国子监,直到洪武二十六年,撤销凤阳中都国子监,又将其师生并入南京国子监。
本来,事情到了这里,应该没有BJ什么事情,不过偏巧成祖朱棣靖难成功,后来又迁都BJ,改称京师。
而作为大明帝都,京师自然不能无国子监,所以在永乐二年,朱棣又将原本的北平郡学,改称国子监,也就是现在的京师国子监了。
当然,南京毕竟是大明开国之都,而南京国子监又是朱棣他爹建的,加之,自古江南之地学风昌盛,生员极多,若是让他们全部来北方就读,也不是合适的选择。
因此,出于种种考虑,南京国子监和大明在南京一直保留另一套朝廷班子一样,保留至今,而且因为江南学风昌盛以及生员多的原因,一直在人才上面稳压京师国子监。
这一直是每一代京师国子监心里的痛,因此,无论是哪一代的国子监祭酒、监丞,无不是以超越南京国子监为己任,因此对于监生学习和国子监名誉,都是非常在意的。
国子监其实相当于后世的中央预备官员党校,自然除了博士、助教这些必须要有的老师外,也该有自己的政府监督管理人员,比如祭酒、监丞和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