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道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说过只给吃一个的,你们俩又偷吃,看我不打你们两个,说是买给仕湖叔吃的……”曾仕强走出门后,还听见廿七伯这样呵斥他的孙子,暗暗好笑……
曾仕强急于去见哥哥,是因为他和他哥哥感情实在是太好了,他从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和哥哥在同一个班,但从小学开始,哥哥的成绩就是始终比他好那么一筹,刚开始曾仕强还以为是自己年纪比哥哥小一岁多的原因,心里曾经暗暗的不服气,想努力跟哥哥较劲。但是上初中后仍然如此,不但曾仕强,论成绩全年级那个尖子生不被曾仕湖踩在脚下。
一般来说,成绩好的尖子生,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偏科。比如说数理化厉害的,文科就会差那么一点。而文科厉害的,数理化也会差那么一点。但曾仕湖的厉害,却是全方位,无死角的。数理化自不必说,那些复杂的几何证明题,抛物线,化学方程式,物理的浮力重力,密度,质量,力……
这些在一一般同学眼中非常复杂烧脑的题目,在曾仕湖眼中却几乎是透明的,他几乎一看完题目就能明白这道题目关键所在,按照什么方法来做就一定正确。
但是文科曾仕湖同样厉害到不可思议的程度,那些烧脑的古文,什么《岳阳楼记》,《论语三章》,《孟子三篇》,别人可能读十遍都还认不全里面的字。但是他读三遍却几乎能全文背下来,而且能准确的说出每个字,每个词组的意思。比如曾仕湖说过,在古文中“贫”和“穷”,不是同一个意思,“病”和“疾”不是同一个意思,“行”和“走”也不是同一个意思……
这些老师好像没讲过,课本上好像也没有,但有些同学去问语文老师说是曾仕湖这样说的,老师却说曾仕湖是对的。“他一定是在梦中得到过孔子的真传,”很多同学都这样评价道。
在语文考试中,最容易丢分的就是作文题,占的分数比重非常的大。但是曾仕湖写的作文,好多居然入选过市里面的作文选。他写的作文:对题目的理解是那么的深刻,内容又那么的切题,用典用词又那么的恰当,而观点之独立新颖又绝非参照前人的……搞得评分老师对他的作文经常都打满分……
而且说实话,虽然曾仕湖学习很厉害,但曾仕强并不认为哥哥学习上有多努力,绝对没有像有些同学那样“三更眠五更起,”除了上课认真听课,喜欢呆呆看书思考之外,也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用题海战术来磨炼自己。下午吃完饭后自习前,别的同学都跑教室做题目搞题海战术了,他却还经常一个人走到学校旁的小河边,看鱼发呆。曾仕强看过他的练习本,除了最后那些超级难度的题目都做出来之外,很多地方都是空白的,可能是,不屑于做吧……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这句话一定是爱迪生为了鼓励资质平平的学生努力学习而故意乱说的。曾仕强想。
不然的话,怎样解释?两个亲兄弟:同样的父母,同样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同样的老师教室,吃同样的饭菜长大,为什么哥哥的成绩始终会胜那么个一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