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十的贝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要知道《四书章句集注》对于明清的科举考生来说,那简直就是圣经一般的存在!
这本书的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这本书改变了儒家经典的影响力和格局。
沈宸在大学时候听过一节课,专门讲的就是儒家经典的演变。
当时老师说到,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其所用的经典其实是六经,也就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本书。只不过后来乐经失传,就只剩下了五经。这六本书在当时的影响力是大于论语的。至于《孟子》,当时就是个弟弟。《大学》和《中庸》,当时还在《礼记》里面和其他的篇章一起躺着。
直到朱熹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格局。他从《礼记》中抽出《大学》和中庸两篇文章,再和《论语》以及《孟子》两书合并成四书。四书出现以后,五经就要靠边站了。到清代的时候诗经之类的反而便成了杂学,贾宝玉学了要被他老子骂的。
再来说说朱熹。
朱熹这人,自从五四运动以后便毁誉参半,对于其功过的评论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宽以律己,严以待人的代表,整天做着卫道子的样子,却暗地里和自己的学生为爱鼓掌。
也有人肯定他在哲学,美学方面的思想贡献,觉得他确实是一个不世出的人才。甚至说朱熹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上孔子之后第一人。
但是不管怎么说,其实他自己的仕途不算特别如意。
朱熹年少有才,十八岁会试贡生,十九岁殿试同进士出身,可以说是前途无限。不过他在做了几年官以后,感觉这世道不太对。怎么人人都在拜佛求仙,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简直就是白白浪费资源。然后他就开始重新拜师,学习他认为正统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