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张大贵笑得嘴巴裂开,带着几个儿子一箩筐一箩筐的装红薯,农村里话说是叫红苕,又或者地瓜。看着他们担担的把红薯装回去,其他人眼热的不行。
张大贵家一家子都是壮劳力,在村里属于公分最高的人家,每年都分足足的粮和钱。梨花塘村整体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个公分值一毛钱。
“下一个,张小春你家一共能分两千一百斤粮。剩下的公分换九十一块。”
“老张叔我能全要红薯不,家里嘴多吃不起细粮。”张小春希冀的看着会计,希望能带回去多一点细粮。他们家小孩子多又有老人,一大家子虽然公分不少但是缺粮得很。
“小春啊不是叔为难你,这也是没办法。你先拿着粮,等会看谁家需要米你去换好吧?”
一个个的领粮分钱,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的。其实在这个分配制度的年代,农民的口粮标准是360斤,叫做“够不够三百六”,这360
是指皮粮来说的。
而且村里在秋收的时候粮食多少有些损耗,比如豆子炸夹会崩掉豆粒、玉米丢棒等,这些秋收损失的粮食也要从农民的口粮中扣除。
再有现在红薯和稻米是四比一的兑换比率,土豆和稻米是六比一的兑换比率。所以吃不饱的农村人都不想要分细粮,饭都吃不饱不考虑吃得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