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蜀水55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故事大纲
中国首部破解千古军事奇谋——唐代李世民23岁虎牢关之战斩首突袭,3500军马消灭对手13万大军真实战例。
唐太宗李世民以其空前的治国才能开创了大唐盛世,然其军事雄才却因政治才能的光芒耀眼被掩盖了(中华影视剧中,李世民通常被编剧们刻画为政治超强、武功平平的人物)。实际上,未打下江山之前,李世民的军事谋略、拔萃武功更是惊世骇俗,实乃一位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盖世英雄!
公元621年7月,秦王李世民率军5万攻打洛阳王世充,相持8个月,唐军已伤亡近半。正值此时,兵强马壮的夏王窦建德率13万大军来救王世充。兵不过3万的唐军后要抵挡数倍于自己的强敌窦建德,前又要迎战兵力相当,依托高城壁垒顽抗到底的枭雄王世充,腹背受敌,群臣皆惊,力谏退军。李世民力排众议,以其超人的勇气、胆识、谋略,仅用3500骑精锐玄甲军一天一夜长途迂回奔袭300里,抢占战略要塞虎牢关,制造了许多假想迷惑窦建德,使其月余不敢强攻。其间,王世充见李世民只用3500军马去阻挡锋锐正盛的窦建德10多万大军,断定李世民必死,随后派出艳美王妃假扮民女出城为母奔丧,勾引留守继续围困洛阳的李世民弟李元吉,越过唐军包围去向窦建德通风报信,告知李世民在虎牢关只有3500军马,希望窦建德一鼓作气冲破李世民的阻挡。反被李世民将计就计,致使生性多疑的窦建德真假难辨,最后被李世民利用牧马计与斩首突袭行动双管齐下,打得一败涂地——13万大军被俘5万,伤亡近万,其余鸟兽散,并生擒窦建德;随后挥师迫降了王世充。此战奠定了大唐江山坚实的基业,在中华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时年李世民仅23岁!
中华典籍中,描写隋唐风云的武侠小说较多。奇怪的是,恰恰在决定大唐命运的虎牢关之战着墨不多。由于此战在中华乃至世界战史上都十分离奇,披上一层神秘色彩,故成千古之谜。无论史家还是隋唐小说都轻描淡写,连最受尊崇的大史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关虎牢关之战的描述也很简略。至今没有一本书把笔墨聚焦在虎牢关之战进行深入剖析,让世人真正解读这场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离奇战争的实况。作者也正是读了《资治通鉴》等书后,被李世民的雄才大略折服,由此而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本人觉得,置身于动而不静的世界,自己虽然是一介草民,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维护大中华的安宁却责无旁贷。如写不好此书,不能从此书中,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许多相似性予以挑明,昭示战争法则,启迪华夏子孙增强自信,借鉴先贤的智慧,面对战争风云依然不时遮蔽天空的现实世界如何从容应对,辩假识真,扬长避短,运用大智慧全方位思考,通过各种途径巧妙地消化涌动的战争暗流,作为炎黄子孙,实乃愧对祖先。因此,两次专门到古战场虎牢关考察,发现司马光的描述有诸多谬误。尤其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败的关键点牧马计,双方隐藏的真实战略意图交代不清,从而在双方通过有预谋的牧马计酝酿战机,暗中较量,使战局相互转化,最终决定胜败的关键环节上,令读者恰似雾里看花一般。从而不足以说服人:何以一代英豪窦建德在一个正确的时间,一个正确的地点,采用正确的战略进行了一场十分有希望取胜的战争,且各方面都占尽优势的10多万大军,竟被李世民的3500军马消灭了,窦建德竟被李世民活捉了所以,众多历史和军事爱好者看了司马光的描述后气得捶胸顿足,叹息之余又大骂窦建德是傻B—窦建德毕竟是个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得民众拥护的义军领袖阿!
本剧力求根据虎牢关特定环境,从地形、兵力对比、军种、战场部署、装备水平、后勤保障、战斗力、战术风格,统帅人格魅力、战略意图、谋略水平、乃至当时全中华群雄之间的实力均衡势态等方面去分析,去伪存真。对于这场中华乃至世界历史上最离奇的战役——由此决定了中华最辉煌的大唐盛世在历史时空中得以产生——作出合理解释,还其历史真相。
该剧特别注重通过整个战略的终结,表达中华军事谋略至高理念——泱泱中华,老祖宗经数千年征战,为子孙留下了一条立于不败之地的战争核心要诀:以兵士血肉之躯相搏消灭对手的军事实力,不算顶级军事家。真正的军事谋略大智慧者则善于消灭对手把自己置于死地的战争意念;善于捕捉战机不算最优秀的军事家,善于主动酝酿战机,才是至善者!
在处理间谍王妃通风报信事件上,李世民兄弟配合默契,明知用美色勾引人的间谍王妃要过虎牢关报信,不但不将其关押、处斩,反而顺其自然,让其出关,众将皆惊,情节之惨烈出人意料,表现出李世民超出常人的军士谋略和人格魅力。而生性多疑的窦建德面对前来报信的王妃,跳不出常规的思维定势,认定王妃是李世民派来诱他上当的奸细,竟在虎牢关前当众斩首。李世民单枪匹马来救自己的敌人间谍王妃,冲到窦建德行刑处时王妃已人头落地。王妃临死之际,望着飞奔而来救她的仇敌小秦王,眼泪纵横仰天长叹:王世充啊,亏你一代英雄,作此下流之举,竟将洛阳城的安危,系身于我一弱女子。我冒死前来报信,窦建德不容我,却是你的仇敌李世民不顾个人安危舍命来救!如此仁义之君,怎不受万民景仰。我中华万里江山,非李世民莫属了!既如此,我巍巍中华,有如此贤明仁德的君王,大唐盛世焉能不呼之欲出!
李世民能用3500军马打败窦建德10多万大军,用现代战争行话说,实为精心酝酿战机,巧妙伪装,诡诈欺蒙,奇门遁甲,实施了斩首计划功成名就。因此,如被有关人士看透,还可作为军事谋略范例参考。如能搬上银幕,则可让世人通过这场以弱胜强、真实又离奇的战争,进一步感悟中华军事谋略的精髓,从中受到很多有益启示。无论是思想内涵、情怀之绚烂、场面之惨烈、情节之惊心动魄、给观众内心产生的震撼效果等等,都将是继中华大片《英雄》之后,第一部反映真实历史,气壮河山、惊天动地的《盖世英雄》武功片。
作者著此书、改编此剧另一目的,是力图通过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君王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中表现出的人格魅力,与后来的大唐盛世必然的因果关系,激发大中华子孙——政治家、军事家、各界志士仁人、广大民众皆去思索:何以中华民族能够在一千多年前酝酿出一位侠肝义胆的大德李世民及一帮贤臣猛士,用自己的绚烂情怀,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万古流芳的大唐盛世;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炎黄子孙各界精英、乃至普通百姓为何不见贤思齐,抛弃旧怨,摒弃战争,用理性的熏香祛练神明,将历史沉积在胸中的污秽荡涤殆尽,走出历史的不幸令华夏子孙们误入的迷雾森林,民族和解,兄弟姐妹一般携手欢颜。正所谓:黎明将近,曙光乍现,重现我大中华威风强大的天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