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夏天,怕雨水太猛倒房子。冬天怕用电起火,发生火灾。那地方,消防车推土机都进不去,出了事故,根本没法救援。当地的官员及主管安全的领导,每次面临这个街区,都有一种危如累卵的感觉。
所以,一旦有了钱,就想改造它。但改造它,必须有条件。第一,得有迁移的位置。这么多人,起码几万人的至少两年的居住与生活,没有周转房不行。并且,这样小的地方,开发出这么多的住房出来,根本没有商业价值。
要知道,街道要扩宽,公共面积要能够按现代城市的要求,承载相应的公共设施,并且,楼栋距离,国家也有规定。哪怕,原来住的一万户,你通过修高楼层的办法,能够安置出来,但开发商的利润在哪里呢?
比如修十层楼,原住户回迁,就占据了一半,那剩下只有一半的住房,开发商再卖出去,根本覆盖不了他前期的拆迁及建安成本。
不改造危险,改造又划不来,周转房的需求量又大,远远超过商业街的规模。怎么办?
重新开发一个新的街区,把这个棚户区的老住户整体搬迁到那边,形成一个崭新的城区,并且,把有些机关也搬过去。当官的带着过湖,老百姓也就没啥说的了。
这个老棚户区,在前期勘探时,居然还发现了古代的遗址,更不能乱动了。这里在古代曾经做过几十年的都城,这出土的遗址,已经惊动国家文物局了,省文物局派出专业的考古队,进行系统清理。据说,要清理完毕,也得要两年。
既然这样,一不做二不休,这个地方,今后就不修住房了,不如开辟为一个以文物遗址为标志的公园,保护性的遗址公园,国家要给钱,对市民,也是一个提升自豪感的事情。
过去,听说要把自家搬迁到新区,有些老住户不愿意,有个别,还到机关门口扯皮。毕竟,老城区是商业成熟的繁华地,新地方,做小生意,就要差些。做小生意,是这些老住户的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