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们都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只要不屈膝称臣,不纳贡求和,我大明之天威,自当屹立不倒,震慑四方。”
他目光深邃,仿佛已窥见未来:“待国内匪患肃清,朝野安定,那区区建奴,不过蚍蜉撼树,何足挂齿?”
黄道周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陛下已集天下精兵八路,誓守京师,若此刻轻易应允建奴之无理要求,岂不是让天下百姓寒心,让后世史书留笑柄?”
“战争之道,非空谈所能定胜负,需实打实的兵马钱粮。而今,冬日将至,剿匪之战迫在眉睫,每一粒粮、每一名兵士皆需珍惜,方为上策。”
杨嗣昌的话语,字字珠玑,既显其战略眼光,又不失为臣之道,令在场众人皆陷入沉思。
杨嗣昌心中暗自盘算,不愿在此无谓争执中过多纠缠,毕竟,于大是大非之间,他的立场本就难以稳固如磐石。
于是,他转而以军事家的冷静与精准,剖析局势:“即便战端再起,亦不可倾尽举国之力,兵贵精不贵多。
臣之意,仍是那番陈词,唯有应允建奴所求,方能解此后顾之忧,使我等能专心致志,全力对付那四起的烽烟,护我大明江山无虞。”
细思之下,杨嗣昌之言亦非全无道理。从他那双洞悉时局的眼中望去,农民起义的烈火,远比那北疆建奴的侵扰更为猛烈,它直烧向大明的心脏地带,动摇着皇权的根基。
世间之事,总有轻重之分,缓急之别。在他看来,建奴之患,不过是边疆的一时风浪,相较于内乱的汹涌澎湃,自是显得缓和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