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车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随着时间慢慢过,关陇集团里头的力量对比和政治格局也变了。宇文泰那个时候,武川军人在关陇政治联盟里确立了主导地位,但也成了大家针对的目标。北周建立后,宇文护执政那阵儿,原来的柱国体系垮了,宇文氏在关陇政权里的核心地位最终定下来了。到了隋朝,关陇集团的势力跟着宇文泰的领导走到了最高峰,把国家政治和军事的话语权都握到手里头了。
这些人都是融冶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有着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的了不起的地位,就像史家说的: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话说到这里,要把关陇集团弄清楚,就得先搞明白门阀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个啥子角色
门阀,就是门第和阀阅合到一起,指的是世世代代当官的有名望的家族,像东汉那些连着好几代当官的公卿,搞经学的世家这些豪强世族,魏晋时期有特别地位的大地主阶层都是门阀的老底子。曹魏时候搞的九品中正制和西晋搞的占田制让他们得了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当官的都从世家大族里头选,整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那个时候,门阀大族不光有大片大片的田地,还封山占水,搞庄园经济,占了大片大片的田庄山泽和附在土地上的好多依附人口,弄出了士族和庶族两个大的社会阶层,以至于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弄出了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士族这种怪头怪脑的现象。这些占着王朝高位的门阀士族们,在政治上没啥子搞头,但在骄奢淫逸上头花样多得很,爬到了享乐的顶顶上。
就拿史上有名的皇帝司马衷来说,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这句让后人笑掉大牙的话,正是魏晋时候社会风气的一个缩影。到了南北朝的时候,门阀不光没随着时局乱晃荡就没得了,反而还进一步进到朝廷里头,特别是到北魏孝文帝的时候,因为鲜卑族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又没得独立的政治改革想法,就照抄以前汉族政权的政策,于是门阀就被继承下来了。
特别是三长制之后的均田制和官制改革,在北魏统一北方的基础上又重新弄起了以农业为主的传统。鲜卑人不准说胡语,分清楚姓族,改成汉人的习俗这些做法更是让鲜卑贵族和汉士族进一步结合,门阀就更稳当了。当然值得提一嘴的是,北魏孝文帝搞汉化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被出身汉族的冯太后养大得,受汉文化影响深得很。
北魏的皇室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早在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在位的时候就搞了个残忍的子贵母死制度,就是后宫妃子只要生的男娃被立为太子,就要被弄死,免得母凭子贵的情况出现。当然这不是生了皇子马上就被弄死哈。北魏有三种皇太后,一种是皇帝的生母,另一种是皇帝的奶妈,还有一种是运气好没生儿子活下来的皇后。冯太后就是第三种。
哎呀,扯远了,拉回来。关陇集团是府兵制走到顶顶的时候弄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