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抓鱼偷西瓜 (第2/3页)
我就是个富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家家穷得油都舍不得吃,小伙伴们都不愿意往家里拿,用荷叶包住烧了一些小伙伴吃了,剩下的都让萧强拿回家。拿回家后萧强被妈妈训了几句,无奈只好将鱼收拾干净,和些面糊,将鱼裹上面糊在锅里稍放些油,把鱼煎熟。弄完以后,又让萧强每家一碗给小伙伴们挨家送去。
割草的时侯把能吃的野菜挑出来,捋点榆树叶,摘点儿槐花,偷点队里的红薯叶放在草下面,为了填饱肚子大家都这么干,倒是没有穷到揭不开锅。妈妈说她小时侯饿的腿都是浮肿的,萧强的腿也有过浮肿的时侯,尽管萧强还是家里的“宝贝蛋”,家里还是偏吃偏喝的。有两次,萧强的小腿和脚,一按一个坑,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村子南边有2里多地,还有一条大河,名为鸿运河,是一条古老的运河,河宽水深,水流湍急,夏季也只是胆大的水性好的才敢在里面游泳,河上相隔几里就有一座木桥,桥面铺的是木棍、树枝,上面一层厚厚的土。当然河里的鱼更大更多,萧强的父亲朋友多,经常喝酒,父亲和朋友们也爱抓鱼,有时也会到村北的大池塘或者鸿运河里抓鱼。其中有一个叫张修的,按辈分萧强叫他哥哥,抓鱼的瘾特别大,他家里有个渔网,经常抓鱼,萧强也能跟着打打牙祭。
说起张修哥的渔网的来历,也是一个趣事,萧强听父亲说,这张渔网本是张修哥的舅舅的,有年冬天,张修哥和父亲几个想抓鱼,张修哥说“我舅舅有张渔网,还有个小木船。他也爱抓鱼,把他叫过来,咱到村北的”塘河“里抓。那里多少年都没人去抓过,鱼肯定很多。”
这个“塘河”是村子里的叫法,在村东北大约有1里地,大小有上百亩,是当年老蒋挖开黄河口,水灾过后留下的,塘边长记了芦苇,村子里没事儿很少有人往这里去,更不用说抓鱼了。张修哥把他舅舅给诳过来,给他说“塘河”里的鱼多的很,把船和渔网弄过来,一定能抓到很多鱼“,他舅舅大冬天就过来和他们一起网鱼。冬天的“塘河”岸边结着薄冰,几个年轻人把简陋的木船的两端绑上长长的绳子,张修的舅舅坐在渔船上到塘里下网,几个人在两边拉着,没想到绳子拉得猛了一些,一下把张修的舅舅掉到了水里。几个人忙乱着把人救上来,舅舅冻得哆嗦不停,几个人又把自已单薄的衣服凑出几件给张修舅舅换上,生上火烤一烤,赶快弄回家灌些白酒在被窝里捂着,张修舅舅还是冻病了,病了好几天。后来张修送舅舅走的时侯说:“舅,你这个小船和渔网就给我吧,估计以后舅妈也不会再让你抓鱼了。”他舅舅一想,也是,于是,这张渔网就到了张修哥的手里。
萧强就和父亲说,“张修哥可以晚上把网下到河里,早上再去收,这样每天就都有鱼吃了。渔网也可以改一改,可以捉的鱼更多。抓到鱼少了,可以自已吃,多了就卖掉,还能卖点钱”。
郑家村地处平原,渔网是很少的,全村也只有这一条渔网。张修哥的渔网他们这里叫流网,就是网上有几个不大的三角形的小网兜,口大,里面小,鱼进去了就无法掉头。把网横拉在河面,由于网兜太小,需要隔一段时间需要看看有没有网到鱼,有鱼要及时取出来,否则再有鱼进来也能逃出去,捕鱼效率不高,萧强建议将网兜加大加长,网兜尾端绑个长绳子,另一头留在岸边,这样就能进去很多鱼,取鱼时在岸上把绳子一拉,网兜就出来了,便于取鱼,也就不用频繁地下水去看了。
经过改造的渔网果然能抓到更多的鱼,一晚上有时能捉到几十斤,多的有一百多斤,用水桶装起来,天刚亮拿到县城去卖卖掉,再买些粮食几家分一分。这以后天天就成了西有哥的“工作”了,反正晚上下网,早上收网,也不耽误干农活,只不过要“偷偷地”干,好在民风淳朴,也没人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