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豆腐不可得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虽然王喜凤觉得素云嫁个二婚男带拖油瓶的男人是可惜了,但总要尊重她人意愿。平儿也劝她,以后的路,要靠她自己去走。咱们多盯着些也就是了。
既然不排斥二婚带孩子的,那选择范围就多了,条件也大可以往好了挑。有房子的,家里人好相处的,孩子年龄小些,最好是女孩儿,原配家里不出幺蛾子的。
这回欠贾芸夫妇俩的人情大了。
宁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素云曾为国公府的大丫鬟,规矩教养接人待物都是一等一的。王喜凤再放了她良籍,备一副嫁妆,也能风光出阁。忙完素云的事,只觉得家里又空荡了许多。王喜凤干脆让平儿搬到她的外间住着,两人一处作伴。
随着贾府的往事渐渐湮灭,曾经庞然大物般的族群树倒猢狲散,在无数新鲜事的京中已经不配成为众人口中的谈资。
青石巷里这低调的院子依然低调。从进进出出的仆人看,似乎有些背景。家中有子弟读书,有亲戚往来,却从没见过当家人。最开始,是因为家里有孝,常年关门闭户,不怎么跟人四邻来往。后来,便也习惯了这一家恍若隐形的存在感。
王喜凤并没有在这里长住的意思。等贾兰考了秀才,她就打算住到读书人扎堆的泰正坊去。如今已托中人帮忙找合适的房子。手里过了明路的银子几百两,已经添了两间铺子,因没人会打理,都在放租。一年挣个十几二十两的零花,虽说远比不上从绣坊挣来的辛苦费,总是个长期固定的进项。
都说读书花钱,又说穷文富武。
读书一年束修也就十两出头,加上给夫子的各种年节礼,不超过十五两。学武就麻烦的多,除了夫子,还要场地马匹弓箭等,一般人还真是学不起。贾兰自幼就学骑射,身体锻炼的不错。不过如今科考也不试君子六艺,会做文章才是根本。
王喜凤给贾兰备了弓箭箭靶等,就在前院,大门一关,随便练。这也是他日常缓解压力的主要娱乐方式。据说,他的同窗张诚也很想过来试试射箭,只家中父母怕他伤着,并不肯松口。从这也能看出文臣武将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