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豆腐不可得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贾兰在关夫子的私塾上了几年学,谁人不识哪怕男女有别,小儿女并没有见过面,从同窗们嘴里总能听到关夫子家二三事,其中不免就有关于关姑娘的只言片语。毕竟,历届塾友里总有跟关家相熟的,各种细节流传下来,总能勾出个模糊的轮廓。
自订了亲,贾兰便时常上门给长辈请安问好,未来大舅哥换着花样考较学问,也令他受益匪浅。当然,这些都只是表面文章,本质上是给小儿女提供一些见面机会,增进感情。
这一年他只上了副榜,关夫子的二儿子却成功上岸。另李纹的夫君,依然落榜,如今只一心苦读。作为长子,再不努力,就要被弟弟们赶超啦!李绮的夫君依然不紧不慢,这回乡试副榜都没上,安心等下次。
关夫人上半年忙侄女的婚事,下半年又要迎新妇,计划排的满满当当。一个头两个大。大儿媳进门好几年,本也是持家的好手,只又有了身孕,不便操劳。幸而远在辽东的弟妹并没有当甩手掌柜,许多嫁妆都已打点好,人货都在前往京都的路上。
贾家的聘礼,除了常规礼,另有五百两银子的聘银。
小门小户娶媳妇,不过百两;书香门第略有些家底,一般五百两上下;翰林院那些清贫没有油水的小官娶新妇大概率五百两都拿不出来。嫁娶以千为单位,不是高官就是富户。如今王喜凤拿出五百两,不算出格,也不算委屈了关家的小姐。
关家收到这么一大笔聘礼,自然也不敢怠慢。嫁妆是姑娘的脸面和底气,从中也可看出娘家人对其重视程度。若娘家人不重视她,嫁到夫家又哪里能挺直腰杆子
关夫子的二儿子回老家乡试,看完榜就收拾行李准备带着弟弟回京。兄弟两个连同族中其他两个赴京参加春闱的子弟一起出行,京中的关夫子家到时候会迎来人口密度巅峰。
关家老大也是要参加春闱中的一员,关家老二却是要压一压。这倒也不是怕入了同进士那一拨,人才济济,想考中进士何其难哪怕是同进士,也不是一般人能考中的。关老二还没自大到这般地步。只父亲说,他年轻,锐气正盛经不得挫折,贸然参加春闱很容易被打击得体无完肤。
从举人到进士,多的是历练和见识,而不是学问。而他年纪尚浅,欠缺的正是人生阅历。多少人都卡在这个环节不得寸进(如关夫子),故厚积薄发才是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