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假绅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薛向所言白银的几大主要用途,确实是如今大宋朝廷白银使用量最大的几个地方。但事实上,白银真的不足以同时支付辽国岁币与西夏岁赐吗?稍微对大宋现状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为什么王力等人还会默认薛向的所谓白银不足的说法呢?赵顼一直高坐殿上,两眼旁观,却是将这一切看的清清楚楚。
首先,薛向作为资深的户部尚书,是对大宋朝廷财政状况最了解的官员,没有之一。披着这样的类似于专家的外衣,薛向前面的论述就让大部分官员深信不疑,毕竟专家在专业领域的权威确实是深入人心的。
其后,薛向一连串的质问以及怒吼传达出的那种孤愤更是让他的形象在大部分官员的心中更上了一层,这就更是让他们对薛向的信任也更深了一层。
最后,薛向将火力集中在王力身上,以王力为突破口,将王力搞得心神不定,这才有机可趁。就算是看清薛向意图的宰执以及其他尚书等高官们,在那样的情境下,也不得不顾及他们的官声,不愿冒着有损声誉的风险去帮助王力。
更关键的是,吕公著也曾打眼色阻止保守派核心官员出声打断薛向,示意他们静观其变。赵顼及吕惠卿等宰执们也是不同程度的配合着薛向。其间,他们用赞赏及期许的目光凝视着薛向,并且不断的点头同意薛向的论断,为的是告诉百官们,他们也赞成薛向的言论。百官们见大佬们都如此赞同,自然更不敢跳出来做出头鸟了。
其他人如此尚可理解,但作为保守派右翼领袖的吕公著又为何会如此?
一方面,吕公著借坡下驴,也想借此机会与改革派和赵顼做个交易,以缩减乃至取消西夏岁赐这样的条件做筹码换取改革派和赵顼同意朝廷提前缴纳辽国岁币。另一方面,吕公著也想借此震慑西夏人,因为他怀疑西夏人参与了昨夜案件,借此挑起辽国与大宋的争斗。西夏人必须为他们的不老实付出代价,就算是有嫌疑都不行。毕竟相比起西夏,辽国在保守派右翼分子的心中的份量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