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孔子通过对比法治、礼治对比,肯定了礼治。主张以礼治为本,以法治为末。
在杭州时,绪山先生让徐言练得最多的就是破题。是以他如今对于题目的切入很有想法。
细细思忖片刻,徐言提笔写道:圣人论治,而辩其应于心迹焉。夫政刑可以暂约其民,此迹应礼可以渐洽其民,此心应也。知此可以论治矣。
简简单单两句话,将圣人讨论治国之道引到自己对于此事的看法,可谓精妙。
破题之后,接下来要写的便简单了,徐言酝酿一番,提笔挥毫一气呵成。
“想昔夫子之意,凡为治者,与其禁民为恶,不若教民为善。盖民不自知其恶,感而心乃愧焉。
尝试较之,政刑也者,所以禁民为恶之具也;
德礼(也者),所以教民为善之具也。
其初同开道之,其次同整齐之,而其究不同者。
有如道之者以政乎,齐之者以刑乎?曰惟是国家之科饬,而断行之,以此苛察为治体,以整顿为治功,期旦夕而考民也。为之民者将必苦其操切,习以规避,以其迹逃吾政刑之及,意伺吾政刑之弛,彼其兢兢焉有所不为也,姑以此为奉君上之事,而于其身心若其不相与然者,谓非耻之一念丧乎?盖上修政而下以其耳目承之,上修刑而下以其形骸承之,上下相羁束以成此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