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哲学篇:中国历史哲学纲要 (第14/22页)
施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class="bold">——进入再下一轮,在更高一阶的层次上重复前面的循环。
由此,中国历史的运动过程又呈现为小循环和大循环两种层阶:
小循环是在“普遍的理想-特殊的现实-普遍的现实”过程中的每一次自我超越,这些超越都不涉及普遍理想的真正精神危机,也不涉及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主要是涉及国体及治理方案的调整。三次自我超越构成一个大循环当中的三个环节,普遍理想在小循环的过程中,为对抗异化而不断进行着量变性的自我扬弃。
大循环则是由于普遍理想遭遇真正的精神危机,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导致担纲者阶层发生根本的变化),进而突破上一轮的三段小循环所构成的一阶大循环,进入更高一阶的层次,开启新一轮的三段小循环。普遍理想在大循环过程中,会发生质变性的自我扬弃。每一轮大循环都大致地对应着一种社会结构,不同的社会结构则为各种治理方案划出了可能性边界,在可能性边界内部,治理方案的各种变化与重构,会对应着三段小循环;种种变化与重构的过程,同步伴随该社会结构渐趋均质化的过程,也意味着发生进一步变化的可能性边界被压缩的过程,这使得特定社会结构下的三段小循环是不可逆的。因此,勾勒大循环的时候,本书便用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作为基准。
每一轮大循环的最后环节,孕育着混乱,也孕育着新生,与下一轮大循环的最初环节重叠而至。从另一角度看,重叠期也是过渡阶段,其中充满着不确定性,直到过渡完成,新的秩序才会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为下一轮的自我超越积蓄力量。
咨诸中国历史,会发现其经历过三轮半大循环:
第一轮,是商周的封建社会的大循环;
第二轮,是由汉至唐的豪族社会的大循环;
第三轮,是由宋至晚清的古代平民社会的大循环;
进行中的第四轮,是由晚清开启的现代平民社会的大循环,它还在循环进程中,仍未完结,所以其面向未来是开放的,有着多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