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共产主义对民族主义的超越 (第7/31页)
施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class="mark"
title="《斯大林全集》第七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16页。">
这段话清楚地显示了中亚划界的意义。一方面通过以国定族,击破“双泛”力量,“把中亚民族划分清楚,发展它们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利于消除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影响”<span
class="mark"
title="丁笃本:《中亚通史·现代卷》,第161页。">。
另一方面,通过“国家民族”实现“民族自决”的中亚可以起到示范作用,作为苏联对外输出革命的重要基地。从而,中亚由苏联面临双泛势力威胁的软腹部一变而为扩张苏联势力范围、经略亚洲问题的前哨。以中亚为基地,对于东方问题的解决将会实现俄国全球战略的目的。斯大林说,“共产主义的任务就是要打破东方被压迫民族数百年来的沉睡,用革命的解放精神来感染这些国家的工人和农民,唤起他们去反对帝国主义,从而使世界帝国主义失去它的‘最可靠的’后方,失去它的‘取之不尽的’后备力量”<span
class="mark"
title="[苏]斯大林:《不要忘记东方》,载《斯大林选集》上卷,第128页。">。在此前提下,中亚作为战略枢轴的重要意义就体现出来,“不久以前举行的穆斯林共产党员代表会议关于加强在东方各国即在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宣传工作的决议,无疑地具有深刻的革命意义”<span
class="mark"
title="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