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两场战争,加剧了盟军的内斗,加速了董卓的疯狂。其实平心而论,董卓就是个土豪暴发户,虽然十恶不赦,但是屎盆子也不能只扣他一个人头上。那些令人发指的恶行,始作俑者是李儒这个坏蛋。有的时候智力是一把双刃剑,好人拥有,造福苍生;坏人拥有,为祸苍生。李儒就是个为祸苍生的人,他不害人的时候就算给社会做贡献了。无论是废立皇帝,迁都长安,刨坟掘墓,掠夺百姓等等暴行,其实都是李儒出主意,董卓去执行。
正当联军们一起其乐融融的观看风景的时候。董卓接受李儒的建议,把都城强行迁到了长安。这么好的机会,袁绍居然放弃追击。只有曹操草草行动,中了李儒的奸计,大败亏输。之后曹操与盟军分道扬镳,前往扬州发展。
其余盟军听说董卓迁到长安,于是迫不及待的向洛阳进发。最积极的就是拒绝接受袁绍进攻命令的孙坚,孙坚先到洛阳,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从秦朝流传下来的传国玉玺。孙坚小心的把玉玺收好,跟袁绍请病假要回长沙。袁绍在各诸侯身边都安插了奸细,以盟主的身份索要这枚玉玺,孙坚发下毒誓不承认有这个东西。袁绍这时候凶相毕露,数次大战不曾露面的颜良、文丑拔出宝剑要玩硬的。孙坚也不含糊,背后的韩当、程普、黄盖也抽出刀来,准备和袁绍决战。其余诸侯一看形式严峻,都向前劝解。孙坚带人回长沙。
公孙瓒本来就看不起袁绍,找机会也回老家了。孙坚、曹操、公孙瓒的离开,宣布盟军瓦解,讨伐董卓的军事行动告终。
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场战役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董卓是个受益者。在群众眼里,十七路诸侯都搞不定的董卓,谁还敢跟他炸刺?董卓借机迁都长安,离自己的势力范围又进了一步,比在洛阳舒坦多了。袁绍作为盟军的盟主,对各个队友的情况都莫得门清,赚足了政治资本,开始盘算着该先对谁动手。其余人都跟着打酱油,蹭经验。唯一有损失的就是曹操,独自作战,迎来一场大败,险些丧命。孙坚看上去得到了传国玉玺,可惜正是因为这块玉玺,孙坚在回家的路上遭到刘表结仇,日后还因为这段仇怨把命丢了。算老算去最划算的就是董卓和袁绍,最赔本的就是曹操。然而曹操就是有办法,在这场本来落后的比赛中弯道超车,跑到了前边,成为了和袁绍齐名的政治明星。
曹操出手之前,我们有必要看看盟军解散后,各路诸侯这次讨伐董卓行动结束后的仕途总结。最早按耐不住的是兖州刺史刘岱。刘岱经过自我审视,发现这些盟友中,只有乔瑁是个软柿子。于是刘岱去找乔瑁借粮。乔瑁倒不是心疼粮食,关键是和刘岱没交情,而且说是借,他根本就没打算还。刘岱听说被拒绝,内心十分高兴,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进兵。就这样,曾经是盟友的刘岱和乔瑁打响了盟军内战第一枪。刘岱杀死乔瑁,夺了他的全部资产。不过刘岱扩大在山东的势力后,也为日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刘岱治下的青州爆发黄巾之乱的2.0版本,刘岱被杀,接替他的正是曹操。而曹操也就是在这里,吸纳了刘岱的地盘和青州黄巾军的主力,使自己完成了逆袭,成为了在中原和袁绍并驾齐驱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