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儿来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也不是母亲第一次威胁我,而且在一家人的哄笑声中,她受到了鼓励,竟然变成了一种习惯。原来是打,现在长大了点,变成了嘲讽,其实都差不多,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脸皮不厚还不得天天以泪洗面。我很不高兴母亲当着姐姐的面这样说,心里不舒服也没有办法,衣服跟我上辈子有仇似的,和姐姐一起出去玩,已经非常小心了,一样是玩耍,但回来的时候,我仍然是一身脏兮兮的,姐姐却是干干净净的,差别在不知不觉中体现出来,那就是一个人的秉性了,怪不得别人。
但是,到达拉村去一趟却成了我的迫切愿望,达拉村就在121林场对面的山崖上,和121林场隔河相望,却有着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我上次出走都是从达拉村边上绕过去的,没有胆量进村里,但是那些古老而神秘石砌的坚固如城堡一般的建筑,相比林场这种木板做壁油毛毡做顶的房子,简直就是两个世界。那就是本地人与过客的区别。我知道父亲年轻时,曾经参与县上工作组作为社教队成员在达拉村住过很长时间,平时因为巡逻和查案子等工作原因也经常跟达拉村的人打交道,能熟练地听说本地话。
父亲说:达拉村是一个漂亮的村子,人也很和善,石基、吴玉都是达拉村的,她哥哥吴勇村长是我朋友。
母亲挖苦道:达拉村的姑娘更漂亮吧?
母亲不喜欢父亲到达拉村去,她从来也没有到过达拉村,虽然十几年来,每天一睁眼就会看到对岸山上的达拉村。因为,母亲的脑子里只有人们玩笑中的本地男女的钻帐篷、爬墙墙等比较开放的习俗,还说本地人穿的是没有内衣的羊毛做的长衫衣或者就是一身皮袍,只需要轻轻一拉,就可以脱得精光。
众所周知,林场有一个干部就犯了这种错误,那也就是被抽调到县上的社教工作组,到一个偏僻的村子开展工作,一个月不到,就和一个丫头眉来眼去搞上了,搞就搞了嘛,丫头大清早起来,居然兴奋地向伙伴们宣扬:工作组的同志睡了我。那是何等的荣耀啊!他还没有起床,全村人都知道了。工作组的领导大为光火,直接上报了县上。他作为有“生活作风问题”的干部被退回了森工局,被给予了严重警告处分。
都知道男人的本性就是饥不择食,谁能保证父亲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母亲忧心忡忡的地方。如果说本地习俗如此,对于本地人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外地人那种不怀好意的不尊重人家习俗的人,如果只是想占便宜,那绝对就是道德上的污点了。母亲没到过达拉村一次,她口中全是转述别人的传言,而且有些非常不靠谱。当我提出异议时,她便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还有一句最厉害的:是我生了你养了你。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霸权——我是妈妈,她的生养之恩永远也报答不完,事无巨细,只能乖乖地听话。于是,一切讨论都会中止,一切都以母亲的说法为准。
大人眼中的蛮荒之地,成为我心目中神奇的所在。母亲也没想到她一再威胁我的东西,竟然变成我好奇并想一探究竟的所在,不由得哭笑不得。在我再三的恳求下,母亲勉强同意我去,她也知道,我想干的事情,一旦形成想法了,早晚会去干,不加节制,还不知道又会出什么大事情,比如说上次离家出走……堵莫如疏,干脆叫父亲带我去一趟,特别要求,看看就回。还问姐姐去不。他们自然没有兴趣,也只有我和父亲去。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身雪白警服挎着手枪的父亲,骑着自行车搭着穿得干干净净的我前往达拉村。父亲此行也是有工作任务的,因为上周发生了一场泥石流,虽然不大,但是进出达拉村的村道中断了,现在过了一个多星期了,去看看灾情,顺便巡查达拉村的社会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