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本作为他副手的宋献策和张国纪,几乎就没有来过英国,一个在荷兰,一个在巴黎,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务,这让他想要找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至于英国这边,英王查理一世很少召见于他。在苏格兰人起义之后,这位英国国王除了每次派人通知要对大明的货物加税之外,更是不愿意和他见面了。
在他的影响中,这位查理一世陛下身材矮小,因为口吃而不愿多说话,在他和议会、苏格兰臣民之间的斗争中又显得优柔寡断,反复无常。
当然,在伦敦待了这么久之后,库尔缠也认识了不少贵族和商人,在和他们的交谈里,他也大致了解了这位英王的过去。
事实上如果不是查理一世的兄长染上天花去世,英格兰的王冠也落不到他的头上。而在查理一世12岁之前,因为其兄长的缘故,也没人关注过这位沉默寡言的王次子。
但是等到查理一世登上了王位之后,英国人才发现这位看似沉默寡言的新王,内心却有着一颗执拗的心。虽然他登基之后对宫廷进行了整顿,堵住了其父时**受贿和挪用公款的风气,让王室的预算渐渐达到了平衡,不过其独断专行的施政方式却引起了议会的不满。
因为英国的政治传统是,国王的政令应当告知议会,征求议会同意之后才能统治下去。而不是宫廷擅自发布命令,直接通知各郡实施。
这种政治的传统应当归结为英王在国内缺乏一种强制性的力量,毕竟在和平时期的英国,既没有常备军也不存在有组织的警察人员,国王在紧急状态下召唤的武装人员还不到100人。
国王身边的宫廷人员虽然有2000,但大多是厨子和仆役,剩下的则是不到1000的文职官员。作为宫廷最重要的官僚机构法院和枢密院,这两个机构的办事人员简直少的可怜,国王想要寻找一些资料以供决策,都往往找不到人替他找出资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