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钛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对于一个从来没上过晚自习的人,一下子要上那么久,实在熬不住,根本坐不下来,所以一下课,有人就冲出去,为此班主任还问这些人为什么不看书到11点。
然后回去就是洗澡睡觉,住宿舍的大多数还要用小台灯再看会书,外面租房的还要学习到一两点。
宿舍是12人一间,上下铺,有个阳台,没有空调。每天的生活真的是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宿舍,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
为什么要这样压缩自己的时间,就是为了可以刷题,多做题目,多会题目,这样就算是笨蛋,在运气好的情况下也可以金榜题名,考入心仪的大学,古代的科举,比现在的高考要金贵百倍,因为古代的科举考中之后,你就可以成为官,成为人上人。
所以不用猜也知道,古代对待科举更加的疯狂,十年寒窗苦不说古代也有人想要走捷径,所以就出现了打题的人,这打题的人,其实就是猜出题人心思的人。
古时候是做文章,谁都知道,如果可以早早的弄到题目,那么做出的文章一定会更好一些,顺治15年(1658)的殿试在瀛台由顺治帝亲试,题目是《瀛台赋》。
常熟的陈宿源,是前明老秀才陈式的儿子,陈式曾经作过一篇《燕都赋》,自认为是得意之作,叫陈宿源从小熟背。这次阴差阳错碰上了,陈宿源把老爸的《燕都赋》略将修改,顷刻而就。顺治帝一看,连声叫好,钦定为第二名。
如果可以打对题目,再自己做一篇,或者找人当枪手做一篇,那么成为进士的可能性很大。
这些打题的人基本上都是老学究,经历过多次的科考,宋朝有个读书人王应麟,博学多才,一次看到杭州官府给皇宫进贡野蚕茧及丝绵纱绢,就跟同学们说:“今年会试万一以此命题,我们作文中间将如何铺叙”
同学们都被问呆了,相顾无语。于是,王应麟先拟一联:“缫丝纤纩,无惭禹贡之征;冰素方空,不数齐官之献。”丝绵纱绢,四物皆备,同学们无不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