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4/7页)
十万蝉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转身时,他看见李自成的大顺军旗已插上午门城楼,旗下有个穿红袍的将领,腰间挂着的正是嘉王府的调兵虎符,与六百年前姜砚之的那枚一模一样。阿砚摸了摸自己腰间的义军腰牌,上面刻着复明二字,是师傅临终前交给他的,此刻在火光中泛着冷光。
第四章:匠人血书(崇祯十七年至民国初年)
西三所的残件库里,霉味比六百年前的密道更浓,墙角结着蛛网,地上散落着历代官窑的残件。我躺在积灰的木架上,看着穿马褂的匠人用竹镊子清理我裂纹里的断发,他的指甲缝里嵌着釉料,是个老手艺人。这碎瓷上有‘砚之’刻痕,该是前朝官窑的物件。他的放大镜扫过我釉面,镜片后的眼睛浑浊却有神,可惜碎成这样,怕是拼不起来了。
他没发现胎骨里的血丝——那是阿砚在逃出紫禁城时,用自己的血补全的密信最后一句:官窑每成一器,必损三命,今两百零三人联名泣血,望后世子孙鉴之。阿砚的血里混着陕北黄土,与姜砚之的钴料、郡主的孔雀石粉融为一体,在胎骨里形成独特的纹路,像一幅微型的山河破碎图。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冲进紫禁城时,我被一个法军士兵踢进墙角。他穿着蓝色制服,皮靴上沾着圆明园的灰烬,靴跟碾过我冰裂纹时,我听见他用生硬的汉语骂了句垃圾。但他没注意到我缝隙里藏着的半片呢绒——那是他同伴制服上的布料,后来成了指证他们劫掠文物的证据,被缝在一个中国匠人袖口,带进了大牢。
混乱中,一个穿粗布衣裳的青年偷偷捡起我,塞进怀里。他腰间挂着的牛皮背带打着补丁,与六百年后老陈的一模一样。后来我知道,他叫陈寿山,是个琉璃厂的学徒,祖父曾是圆明园的匠人,在大火中殉职。爷爷说,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他低声说,气息喷在我釉面上,带着粗茶的味道。
爷爷,这碎瓷片值钱不1912年的琉璃厂,少年林鹤年蹲在祖父脚边,盯着他掌心的我。林老爷用放大镜窥视我纹路,镜片后的瞳孔泛起贪婪的光,像极了当年的督陶官。值钱这是官窑秘器,冰裂纹里藏着宝贝呢。他袖口的银袖扣刻着饕餮纹,与当年督陶官的佩饰如出一辙,鹤年,记住了,以后见到蝴蝶开片的碎瓷,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到。我们林家三代人,就为了找姜砚之的密信。
少年似懂非懂,却记住了祖父指尖摩挲我砚之刻痕的神情,那神情里有贪婪、有不甘,还有一丝恐惧。后来他才知道,林家祖上曾是南宋官窑的监工,因泄露密信被姜砚之设计陷害,全家流放岭南。从此,寻找密信成了林家的执念,他们要毁掉证据,洗清祖上的耻辱。而我,正是七片碎瓷中最关键的星斑翼,掌着密信的起始坐标。
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