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5/6页)
齐鲁的陈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废墟中拯救生命,到急难险重任务冲锋在前,英雄集体的英雄们用行动证明:越是艰难险阻,越要迎难而上;越是危急时刻,越显军人本色。他们身上展现的,不仅是过硬的军事素质,更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信念。这份在绝境中绽放的铁血担当,永远镌刻在北川的青山之间,激励着无数人奋勇前行,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民子弟兵用生命守护人民的伟大力量。
六、丰碑上的橄榄绿:致敬英雄集体
十年光阴流转,北川新城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抗震纪念馆的浮雕静静伫立。阳光掠过那些定格的迷彩身影,仿佛让时光回溯到2008年的那场灾难现场。中央电视台一个都不能少守望生命
战斗堡垒更坚强的专题报道,将武警北川县中队的英雄史诗永久镌刻进时代的记忆深处。这份至高荣誉的背后,是33名铁血战士用生命书写的忠诚,更是一个英雄集体在废墟上筑起的不朽精神丰碑。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面对自身安危,英雄集体的英雄们没有丝毫犹豫——他们顾不上抢救个人财物,甚至来不及清点部队损失,在第一时间冲向废墟。中队长赵德清带领官兵紧急避险后,迅速整队奔赴看守所。彼时看守所墙体坍塌,在押人员生死未卜,赵德清嘶吼着指挥:先救人!与此同时,副指导员贾达国在县礼堂坍塌现场,用肩膀死死顶住摇摇欲坠的横梁,碎石不断砸在他的背上,却咬牙坚持为受困群众撑起生命通道。战士李伟在余震不断的危房中,三次折返。当有人劝阻时,他红着眼眶大喊:里面还有个小女孩!我必须把她带出来!飞扬的尘土中,这些惊心动魄的瞬间,共同构成了抗震救灾的壮丽画卷。
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中队党支部成为最坚固的战斗堡垒。救援现场党旗猎猎,每一处危险地带都有党员官兵冲锋在前的身影。代志刚在解救被困群众时,小腿被裸露的钢筋划出深可见骨的伤口,鲜血浸透了作战靴,但他仍死死托举着房梁,直到被困者安全救出,坚持了整整一个多小时;江世康连续奋战48小时,身体严重透支,最终累到晕倒在废墟旁。战友们紧急将他抬下休息,可当他苏醒后,又颤巍巍地拿起救援工具,重新投入战斗。我是党员我先上!这句庄严承诺,不是口号,而是他们用生命践行的誓言。正如赵德清所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贾达国、李伟等4名官兵荣立一等功,他们在生死关头舍生忘死,果敢担当的精神成为全军学习的榜样;赵德清、钱永存等3人荣立二等功,他们在指挥救援中临危不乱,用行动诠释了指挥员的责任与担当;26名三等功获得者,他们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岗位,用无私奉献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而赵德清本人,因在救援中受伤导致终身残疾,走路时总会微微跛脚。有人问他是否后悔,他却笑着摇头:只要能多救一条生命,一切都值得!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无数军人的心声,也是军人精神最生动的写照。
和平年代的勋章,凝结着最炽热的奉献。这些官兵中,有人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和家园,却依然坚守在救援一线;有人落下终身残疾,却从未有过一丝抱怨。他们用布满伤痕的双手托起生命的希望,用永不言弃的信念守护着人民的安宁。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中这样评价:这不仅是一个英雄集体的故事,更是中国军人精神的缩影。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民子弟兵的忠诚与担当,看到了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
十多年时光荏苒,北川大地早已焕发生机,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街道上车水马龙。但那些在废墟上奋战的身影,那些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故事,永远不会被岁月冲淡。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的荣誉,属于每一位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壮丽凯歌的英雄,更属于这个在危难时刻彰显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英雄集体。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代军人,在保卫人民、守护和平的征程上奋勇前行,让那抹橄榄绿永远闪耀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七、十年归程:英雄的守望与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