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手机在滑行时震动,锁屏跳出苏瑶的消息:穿的是你最爱的浅灰风衣吗机场出口的栀子花全开了,像那年文化节的气球。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银戒,内侧的光会相逢在舷灯下闪着微光——那是他们在剑桥刻下的誓言。
首都机场到达厅的电子屏闪烁着航班信息,苏瑶的白衬衫领口别着鸢尾胸针,手中捧着的不是玫瑰,而是一束沾满晨露的栀子花——和七年前他在青岚山采的野雏菊同属菊科,却带着更热烈的香气。当林逸的身影穿过海关闸口,她看见他的风衣口袋里露出半截速写本,边角磨得发毛,正是她大二时送他的牛皮封面款。
重了。林逸的手臂圈住她的腰,比视频里更真实的温度传来,混着实验室特有的消毒水味和长途飞行的疲惫。苏瑶把栀子花塞进他掌心,指尖划过他虎口的薄茧——那是握试管磨出的,和她握画笔的茧刚好互补。剑桥的教授说你像‘把阳光纺成线的人’,她仰头望着他眼底的血丝,但你的眼睛还是和初遇时一样亮。
行李箱滚轮碾过地面的声响中,林逸忽然掏出个檀木盒。打开时,康河的细沙里嵌着枚光伏材质的樱花胸针,花瓣边缘能随光线变幻色彩:实验室新研发的柔性光能膜,做成了我们的定情花。他轻轻别在她衣襟,以后无论多远,看见阳光就像看见我。
校园西操场的樱花树已换了新枝,却在六月末梢反常地开出几朵晚樱。林逸和苏瑶坐在老地方的长椅上,看学弟学妹们在气球拱门前拍照——正是当年文化节的同款布置,只是彩色气球换成了他们公司研发的可降解光能气球,在暮色中泛着温柔的荧光。
记得吗你第一次夸我的画,说像‘会呼吸的光’。苏瑶翻开随身携带的速写本,最新一页画着现在的他们:林逸穿着科研服,她抱着绘本,脚边蹲着只叼着栀子花的流浪猫,现在你真的让光有了呼吸,光伏樱花都开到伦敦街头了。
林逸接过本子,看见内页夹着的老照片:2025年文化节,他站在她的画架前,背后的气球刚好在头顶拼成心型。其实那天我不是顺路,他忽然轻笑,指尖划过照片里她裙摆的褶皱,是晨宇告诉我,美术社有个画白鹭的姑娘,眼睛比她的画还干净。
晚风掀起长椅上的报纸,头版头条写着青年科学家林逸归国,助力‘双碳’艺术化实践,配图正是他们在剑桥合作的光伏装置——《四季交响》的光能版正在外滩试展,每到夜晚便会浮现出他们初遇时的校园地图。苏瑶忽然握住他的手,无名指上的婚戒与光伏樱花胸针在路灯下交相辉映:知道吗主编说我们的故事,是最好的‘梦想方法论’。
三年后的春分日,黄浦江畔的光遇体验馆正式开放。林逸穿着白大褂调试全息投影,苏瑶穿着米色风衣在绘本区校色,他们三岁的女儿小羽正把光伏碎纸片贴在画纸上,嚷嚷着要给爸爸妈妈画会发光的婚礼。
林先生,您看这个互动装置——助手递过平板,屏幕上显示着实时光能数据,孩子们每画一朵花,对应的光伏板就会为山区小学供电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