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伦敦的雾在2028年的初春化作细雨,林逸站在帝国理工实验室的落地窗前,看着自己参与研发的钙钛矿电池板在雨中闪烁微光。白大褂口袋里的手机震动,锁屏是苏瑶去年寄来的明信片——她站在故宫红墙前,手中捧着新出版的绘本,书脊上烫金的苏瑶
策划编辑在雪光中发亮。
清晨五点的实验室,林逸的实验记录本摊开在显微镜旁,某页角落画着极小的速写:苏瑶趴在校对稿上打盹,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阴影,旁边标注着北京凌晨三点,她总说油墨味像咖啡豆。培养皿里的纳米材料在LED冷光下泛着虹彩,像极了她画里那些会呼吸的星辰。
林博士,稳定性测试数据突破阈值了。助手艾米丽递过平板,屏幕上的曲线陡峭上扬,《自然·能源》的编辑说,您关于‘柔性光伏材料艺术化应用’的论文摘要,是他们见过最有画面感的科研表述。
林逸摸着稿纸上苏瑶去年随包裹寄来的樱花压纹,想起她在视频里说的:如果太阳能板能像画布一样美丽,是不是能让科技多些温度此刻他在结论部分写下:当材料科学遇见光影诗学,冰冷的参数便有了心跳的频率。
同一时刻,北京东四环的出版社会议室,苏瑶正把林逸寄来的康河芦苇标本夹进《新能源科普绘本》校样。这里可以加幅跨页插画,她用绿色荧光笔圈出文字太阳能板在屋顶开出花朵,让孩子们看见,科技与自然本就是共生的诗。
主编推了推眼镜:听说你先生的科研成果能让光伏板变成艺术装置他翻到苏瑶的策划案附录,里面贴着林逸实验室的照片——玻璃幕墙倒映着他调试材料的身影,与她画的《光的方程式》初稿重叠,这个跨界合作提案,或许能做成现象级项目。
视频通话在北京时间22:00准时接通时,林逸正在剑桥租住的阁楼布置求婚时的青瓷茶杯。苏瑶的脸出现在屏幕里,身后是堆成小山的绘本校样,发间别着他去年寄的矢车菊干花。今天去见了《流浪地球》漫画版的插画师,她举起平板电脑,展示分镜稿中用光伏材料做能量核心的飞船,他说你的‘柔性光能膜’像给机械装上了会呼吸的皮肤。
林逸看着她眼下淡淡的青色,想起三年前在机场求婚时,她睫毛上凝着的雪花。实验室刚和剑桥艺术学院签约,他转动镜头,让她看见墙上新挂的合作企划——用光伏材料还原她毕业创作《四季交响》,他们说,要让会发电的樱花在伦敦春天绽放。
网络忽然卡顿,苏瑶的笑容碎成像素点。林逸对着静止的画面数她无名指上的婚戒反光,直到她的声音混着电流声传来:下周末的行业交流会,我终于能来看你的光伏艺术展了。她身后传来同事的轻笑,主编说,这次出差算‘学术联姻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