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老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顾珊珊说完这些,环顾一下项目组成员,现场的气氛明显缓和了许多。这时,值班主任打开投影,回放起一组组数据。事情的发展其实比较简单,早上8点多,就在值班主任交接班之后不久,实验员报出一组数据,提示E2CC这个模块的温度出现异常,主任看过之后,认为在区间内,可以接受,就没有做出手动调整指令,仍由控制器托管。经过一个短暂的波动期之后,模块温度出现了快速升高,并且从E2CC这个模块向周边辐射。毗邻的模块经历了和E2CC一样的情况,都是温度异常波动后陡然升高。而更可怕的情况是,控制器并没有切断这样的情况蔓延,也没有终止这些模块的反应,于是更多的模块也中招了。虽然情况很诡异,但是在最初的一个小时内,如果实施人工干预,或许还能挽救。但是,值班主任最初的决定让实验员放松了,他没有再度手工巡检,这些模块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着魔的模块也越来越多……
等到实验员按照手册再次抽检数据后,发现了2000多个模块的数据异常,这让值班主任一下慌了神,他试图用控制器对模块进行调整,却发现这些控制器已经不起作用,随着控制器失灵,量子计算机自动切断了与控制器的联系。值班主任一边向顾珊珊汇报,一边看着整个试验走向奔溃边缘。
整个事件就是这么简单,结果也是这么残酷无情。顾珊珊让当班人员留下,准备后续处理,其他人员先回去休息。
这是,她看到恩师的电脑还带在身边,她索性打开文档,慢慢翻看汪老留下的手稿。
这是汪老离开学院之后自己的研究笔记。自从离开学院,他一直坚持独立研究,尽管没有了实验室,但是对于浸染多年的神经生理方面的内容,还是有许多独到之处。顾珊珊翻看了他的笔记,总共只有12篇综述,但是收集的相关文献有1千多篇;通过查看时间戳记,一半是在老年公寓完成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写作整理的频次和数量都明显下降,最后一段文字的整理就是在今年的清明节期间;文稿边上还进入了一句话——今天儿子和学生来看我。
看到此处,顾珊珊不禁有些黯然神伤。
汪老的笔记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探讨传统意义之外可能存在的神经生理功能,另一类是探讨狭义生物波。在顾珊珊看来,这些文章如果稍加整理发表,依然是当今学界的重要论著。她重点翻看了一些关于生物波研究方面的参考文献,有一篇比较特殊的文献吸引了她。这是《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刊发的一篇来自M国伊利诺伊大学的论著,通讯作者叫西村岩一,题目是《关于冥想者彼此生物波干扰的研究》。文章纳入了1341位自愿受试的冥想者,通过随机双盲的方法,在校正年龄、性别、种族、学历等有关参数后,发现冥想者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甚至彼此控制的情况。文章还指出,控制者并非总是处于优势地位,也会转换为被控制者,甚至在相互干扰的过程中,不断变换控制与被控制的角色。文尾,作者还指出,人类之间的生物波有可能会被其他生物识别,从而产生影响。
狭义生物波是以汪文栋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所坚持的有别于传统电生理的生物间交互模式,由于一直没有被明确的监测到,所以反对的声音一直存在。汪老则认为,暗物质被学界提出的时候,很多人也不理解,只是在不断由暗转明之后,大家开始普遍接受。广义生物波太容易被捕捉,任何由生物体发出的光、电、磁信号,都可以被放大描述,从而得到研究结论;但是狭义生物波不是玄学,现在没有被明确证实,不代表将来不会被证实。
翻看了一会恩师的遗作之后,顾珊珊起身打开投影,想再看一眼试验区。数月的工作戛然而止,无奈也好,伤心也罢,既成事实,只能放下。她看到试验员已经开始从一个边角拆卸反应池板块,就像从锅里把西红柿炒鸡蛋盛到碗里,只是颜色跟先前又有了一些变化,看来试验并没有自动冷却。在一片红黄色中,她猛然扫到了一丝异样的颜色。其实,反应池本身是没有颜色的,只是盖子上有频谱显色层。她迅速定位了这一小点紫色区块,核心处正是编号E2CC的那个模块。
这几天,根据父亲的医嘱,汪雨庭一件件事情去处理。他联系了顾大猷的学生,请他们卸除父亲的义足带回去。由于顾老的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汪雨庭就没有去报丧,按照顾珊珊的意见由她择日向父亲说明。童律师跟学校方面联系之后,设立基金的事情进展也很顺利。老年公寓方面已经结算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