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
我叫韩少闻,宣统元年(公历1909年)生人。籍贯为直隶献县(现河北沧州献县),跟乾隆朝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纪昀纪晓岚同乡。1926年考入北平清华学堂,次年恰逢奉军张作霖攫取北京政权,悍然将清华学堂与其他八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我因参与校内争斗,于1927年秋被迫离校。经亲戚介绍,入京师警察厅(国民政府接管后改为北平特别市公安局),任司法处刑事警察三队实习警,师从于三队队长为马佐安。马同时兼任三队的总教习。为了能谋求一个好的发展,入队后,我私下里向马佐安行过拜师大礼。礼后即正式以师徒相称。由此,我便成为了师傅的贴身随从。有的时候随他外出办案,如归来太晚,我就干脆住在他的宅子里。那时候师傅尚未婚娶。这个宅子原来是他弟弟马佐良的,后来做古董生意赚了钱,便在琉璃厂街另购了一座临街的大宅,前店后宅,于是将原来的这座小宅子送给了马佐安。
1928年阳历新年,也就是元旦之后,应该是第三天,傍晚时分,我刚从外面办事回到队办公室,正想喝口水休息一下,就见值班的接线员急匆匆跑过来对我说:你赶紧去马队长家,他老人家来过三个电话问你回来了没有呢!让见到你立马催你过去,不可耽搁!我撂下茶杯就跑了出去。
外面的雨仍在下着,是那种北方冬季常有的牛毛细雨,伴着瑟瑟寒风,非常具有渗透性,很快呢料制服和帽子就湿透了。我缩着脖子骑在脚踏车上冷得身子直发抖。一边心里面在寻思,会有什么事这般着急呢打过来三个电话,竟然自己都不能来队里一趟会不会被什么事情缠住了,离不开师傅的宅子平时似乎光顾的人并不多,除了他弟弟,也没听说他在京城有其他啥亲戚。虽说厅里同事背地里喜欢叫他老人家,其实他也刚届四十岁,只是口外人打小吃苦多,常年裹在风沙里,所以一般都比较显老。看外貌,比实际年龄大个十岁二十岁的也属正常。马佐安师傅就属于这种情况。出外办案,常被人误看成半百之人,开口前辈,闭口您老的,我站在他身后,常在心里面发笑。但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师傅的弟弟马佐良,一母亲生的俩亲兄,马佐良那皮肤、长相、身材,照咱家乡话说那叫一个雪白干净。再加上平时又比较讲究穿着打扮,小分头见天价打着发蜡,油光水滑的,真个是苍蝇立在上面拄拐棍都要摔跤。也因此,招蜂引蝶的,常常受到一些女人的青睐。据说外面的相好尚好有几位,甚至还有官绅人家的姨太太。也不知真假。这兄弟俩,一个四十,一个三十八,都是老大不小的年纪了,可是都并不忙着娶妻成家,这在那个年代算是相当另类了。其中究竟有什么隐情,却一直都是个谜。
师傅这人属于那种茶壶里煮饺子类型,嘴拙心秀,心里对啥事儿都跟明镜似的。我虽然跟在他后面学徒不过才三个来月,但对他这一点却是印象颇深。内心精明,啥都有数,表面上却往往不动声色。办案子喜欢独辟蹊径,手段出人意料,不哼不哈不知不觉之中,你还蒙里懵懂没明白是咋回事,他那边就已经把案子破了。不过遗憾的是,可能是由于他闷葫芦似的性格,外加不擅长吹拍奉迎的臭脾气,更可能是他没啥背景后台,他其实在厅里并不受那些高级长官待见,除了厅长对他还算凑合外,几位副厅长基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尤其是其中那位分管政训的副厅长周巨东,似乎更是有事没事都喜欢找点他的碴子,给穿点小鞋什么的。所以师傅他平日里在厅里还是很憋屈的,很有点那种忍辱负重的感觉。其实按照他的能力和资历,他早就应该跻身厅一级长官序列了,可到现在还只是个支队长。
其实说起来,师傅他兄弟俩当初的经历也挺惨的。据说师傅他爹当年遭人陷害,曾领着一帮人上了朝阳的清风岭做过土匪,但是属于杀富济贫一类的,有目标有重点,并不胡抢滥杀祸害穷苦百姓。然而尽管如此,杀毕竟是杀,血洗劫掠大户多了肯定也少不了会结仇,按照江湖社会的规钜,有仇必报,只要不曾被斩尽杀绝,其侥幸留下来的家人或后人必定要设法报仇,于是冤冤相报就没完没了。历朝历代,莫不如此。
应该是在师傅十二岁的那年,临近旧历新年的一天,在山上担任库管的他亲叔马岳青,为着备办年货,一大早便带上几个弟兄欲去山下十几里外的集上赶集,正要出发的时候恰好被师傅兄弟俩看到了,当时是马佐良哭着闹着要跟着去集上看热闹,马岳青实在拗不过,只好将他兄弟俩都带着去了。尽情玩乐了一天,待到这一行人傍晚时分回到山上的时候,却发现山上寨子被仇家血洗了。从寨门口一直到议事堂,到处是破枪杀的尸体。师傅他爹马岳城,娘马杨氏,还有一个尚在吃奶的妹妹,一个不剩,全部被杀。那场景真叫一个惨!
悲伤也罢,愤怒也罢,总归还是要感谢老天爷保佑这俩兄弟躲过了一劫,没让他马岳城彻底断后。
无论怎样,侥幸活着的还要继续活下去。马岳青只好带着留下来的这几个人七手八脚掩埋了死者,然后一把火烧了山寨。下山后,选择了向当时的绥远将军丰绅投诚。当时清庭有规定,为了诱使遍地土匪归顺,对主动投诚的或者是被招安的一律善待,并设法提供生路,于是几经辗转,被弄到了唐廷枢的开平矿务局,马岳青被安排做了个管事,其他几个人也都进行了安置。兄弟俩跟着亲叔,日子慢慢走向了正常。没多久马岳青又被外派至察哈尔,为矿务局办理运输,手头也渐渐宽裕起来。这时候,马岳青开始安排他兄弟俩入学读书。进的还是当地的教会学校,接受的是讲求博爱的新式教育。师傅记得,那时候叔叔马岳青最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去想着报仇!冤冤相报永无止境!在这同时,马岳青也在煞费苦心设法清除他们深埋在心中的仇恨种子,反复灌输冤冤相报害人害己并且永无止境的观念,告诉他们,只有忘记过去,走出仇恨的阴影,才能重新开始,世代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