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久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查资料才知道,师傅说的这个龙泉寺也叫凤泉寺,也就是当年周文王世凤鸣饮水之泉所在地。说是此处泉有九眼,泉水甘冽、清甜,常饮有近仙之效。资料记载隋文帝杨坚仰其神奇,于仁寿元年曾在此建有舍利塔,也就是后来的岐州凤泉寺舍利塔。寺、塔均为敕建,泉自然就改称龙泉。龙泉寺及舍利塔在历史上相当有名,甚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其影响力远超过法门寺。
按规钜,师傅抵达龙泉寺后,先去大雄宝殿上了香,跪拜礼佛,然后才回到僧房。
那间僧房面积很大,门头上挂着块牌匾,上书红花亭三个篆体金字。室内正对着门,供奉着关帝牌位,匾额上书忠义堂三个金色楷书大字,设供桌三层,分别供羊角哀、左伯桃、宋江及传说中的会门诸祖的牌位,皆用红纸或黄纸书写,中有木杨城的木斗、七星剑、龙凤棍等物件,还摆有算盘(人算不如天算)、秤(正义公道)、镜(照出一切善邪)、剪刀(剪开满天的乌云、桃枝(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等物。另外还有一些点放松明火把的基台,但今晚只是亮着几只红烛。红烛又粗又大,火苗晃晃悠悠燃烧过程中,不时发出辟剥响声。沿牌位两侧,首先各摆放了一把太师椅,之后就是各一溜的官帽椅。师傅注意到,那两把太师椅椅圈上均置有荷叶形托首,木质却像是酸枝,而两排的官帽椅竟都是黄花梨的。这让师傅多少有些诧异。
彼此拱手寒暄罢,分坐在了左右两侧官帽椅上,面对面坐着谈话也方便。太师椅都是不敢坐的,因为今晚的所有人辈分均不够。
这时候已经不再需要使用手语或茶语了。但一开始,那几位位兄弟还是比较谨慎,随着相互了解的深入,几位兄弟才逐渐放松开来。于是一边喝着茶,一边聊起了扶凤韩家。
韩振堂原来是甘肃永昌人,也就是古番和县人。韩振堂的祖上据说来自欧洲。随着历代与当地汉人融合,才算是逐渐成为了汉族大家庭的成员。但韩振堂这一支从哪辈子开始迁到扶凤来的,已没人讲得清楚。
韩家在扶凤一直都是开酒坊的。酒的品质虽然赶不上凤翔的西凤,但销量倒也一直稳定,除了扶凤当地普通百姓常喝外,大部分都卖到了陕北榆林、延安府等地。撑不死,饿不着,在当地也仅算是小康。韩振堂从酒坊小老板步入大地主行列,还是近十几年的事。
都说韩振堂聪明,说他眼光独到,其实他的敛财方法,跟国内很多地方的地主一样,无非都是丰年大量贮粮,灾年再以粮换地,因为到了草根树皮观音土都被抢光了的时候,土地往往就能贱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一升高梁米换十亩地,那还是在灾民一再相求的情况下才可相换的。以粮换地,地换来了,同时订立合同,说清楚该土地仍由原主耕作,只消上缴一定数量的粮食即可。那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一看又能度过眼前的饥荒,今后的生活还有一定的保障,于是都纷纷主动上门,要求以地换粮,哪里还顾得上土地贱卖不贱卖。
当然从另一角度来说,韩家这样做毕竟也算是一种灾年施救的方法,只不过是救人性命的同时,既贱换来了土地,又收留了大量的佃农。你说他乘人之危也好,投机取巧也罢,这一带灾祸之年少饿死了许多人这倒也是实情。
通过这种机巧手段,韩家在扶凤竟然拥有了四万多亩良田,真正成为了扶凤县域最大的地主,最盛的时候,光是各类家丁仆佣就有上千人。但韩振堂这人与其他地主不同,一是他无论做得多大,却一直都是为人谦和,对广大佃户乃至四方的朋友,始终持礼甚恭,而且崇尚新式教育。扶凤城里的一座新式小学,一座新式中学,都是他亲自操持,一手建起来的。他由此也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二是他不跟江湖沾边,决不掺和江湖中那些是非,对道上的众多兄弟,历来坚持敬而远之。然而在当下的中国,洁身自好固然是种美好的品格,能不能做到,却是两说了。尽管他有那么多家丁,但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真要被人盯上了,他还真的是在劫难逃。不久他的小儿子就被人绑架了,绑匪提出的条件,竟然是现银二百万两,限三日内凑齐并送至指定地点。否则撕票。这下可真是要了他的亲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