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5/6页)
楚伊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个飘雪的冬夜,林夏接到一个特殊的求助电话。对方声音沙哑,背景音里充斥着犬只的惨叫:我是张哥,那个......狗贩子。我得了绝症,活不了多久了。这些狗,我想......林夏握着电话的手微微颤抖,往事如潮水般涌来。她深吸一口气:告诉我地址。
在城郊一处废弃的仓库里,林夏见到了蜷缩在轮椅上的张哥。曾经嚣张跋扈的狗贩子如今骨瘦如柴,眼神中满是悔恨。仓库里关着上百只狗,不少都带着伤口,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气味。我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做了太多伤天害理的事。张哥剧烈咳嗽着,鲜血染红了手帕,这些狗,我想赎罪。
林夏没有说话,转身开始解救笼子里的狗。豆豆也加入进来,用牙齿咬断生锈的铁链。当第一缕阳光照进仓库时,最后一只狗被抱上了救助站的货车。张哥望着远去的车队,泪水模糊了视线:谢谢......一周后,林夏收到消息,张哥在睡梦中离世,他的遗产全部捐给了动物保护机构。
春去秋来,救助站的规模不断扩大,林夏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流浪动物守护者。她时常会翻看手机里的老照片,照片上的豆豆还是只毛茸茸的小狗,而现在,它的眼角已经长出了白色的毛发。每当夜深人静,她就会坐在救助站的屋顶上,听着此起彼伏的犬吠,想起那个雨夜,自己将豆豆推向狗贩子的手,和它被拖走时绝望的眼神。
对不起,也谢谢你。林夏抚摸着豆豆的头,远处的城市灯火辉煌,像撒落在人间的星星。豆豆把头靠在她腿上,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这一刻,所有的苦难与救赎,都化作了永恒的温暖。
多年后,在一场国际动物保护论坛上,林夏作为特邀嘉宾发言。大屏幕上播放着救助站的纪录片,画面里,曾经被遗弃的残疾小猫在阳光下追逐毛线球,雪宝戴着定制的护目镜在草地上奔跑,还有无数只被救助的动物在新家幸福生活的瞬间。台下掌声雷动,林夏望着观众席上闪烁的泪光,突然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所谓救赎,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拯救,而是在给予与被给予中,完成灵魂的蜕变与重生。
散场时,一个年轻女孩拦住了林夏。她怀里抱着一只断尾的橘猫,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林老师,我想加入救助站,像您一样帮助这些小生命。林夏微笑着点点头,将一枚印有救助站标志的徽章别在女孩胸前。远处,豆豆欢快的叫声传来,混着此起彼伏的犬吠,如同生命最动人的赞歌。
论坛结束后的第三个月,林夏收到了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邮件。发件人是一位华裔动物行为学家,对方在纪录片里注意到救助站采用的动物社交康复法,希望能与她合作开展流浪动物心理创伤修复的研究项目。这封邮件让林夏在凌晨三点仍辗转难眠,她披上外套走到阳台,月光下的救助站像一艘停泊的方舟,此起彼伏的呼吸声透过窗户传来。
合作项目启动那天,救助站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五名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在老师陪同下前来。林夏带着孩子们走进犬舍,特意挑选了性格温顺的拉布拉多暖暖。当一个男孩第一次伸手触碰暖暖柔软的毛发时,原本躲闪的眼神突然有了焦点。他刚才笑了!老师激动地抓住林夏的手臂,这一幕被摄像机完整记录下来,成为后续研究的重要案例。
然而,随着救助站的影响力扩大,质疑声也接踵而至。网络上突然出现大量匿名帖子,指责林夏借动物炒作敛财,甚至有人伪造账目截图。某天清晨,十几名举着标语的市民围住救助站大门,要求公开财务明细。林夏没有辩解,而是当场打开办公室保险柜,将所有捐款记录、采购票据一一陈列在长桌上。当看到厚厚的账本里连五块钱的棉签支出都详细标注时,人群渐渐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