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爱梦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还有这个术后镇痛方案,顾医生。我没药物滥用史,耐受度还行,持续泵入这个剂量的阿片类药物,会不会有点‘大炮打蚊子’最新的ERAS指南好像更推荐多模式镇痛,减少阿片用量,让我早点下床活动,避免并发症。您看,这篇《麻醉学》上的研究……我把手机屏幕像圣旨一样递过去。
刘医生,我转向那个永远像影子一样跟在顾清遥身后的规培生,您刚才指导的胸式呼吸练习,我感觉发力点不太对,牵拉伤口。我记得康复科老师教过腹式呼吸,更能稳定核心,减少胸廓活动,是不是更符合‘无痛康复’理念
我的问题像精确制导的微型导弹,总能命中他们方案中最可疑的靶心。旁征博引,数据翔实,逻辑严密。
顾清遥从最初试图用权威压制,到后来眼神躲闪如兔子,额角渗出细汗。她开始频频向旁边的刘医生使眼色求助。但刘医生那点和稀泥的本事,在我摆出的文献证据和严密逻辑面前,像纸糊盾牌遇到攻城锤,几下就被砸烂。他往往呃…啊…地支吾半天,脸憋成紫茄子,最后只能尴尬擦汗,引来实习医生们毫不掩饰的看戏目光。他们看我的眼神,已从怪物进化到来砸场子的神仙。
战局转折点,是关于胸腔引流管拔管指征的讨论会。顾清遥坚持要等引流量连续三天低于某个极低标准,但这会大大延长我卧床时间,增加并发症风险。
这次,我直接将平板连接到会议室大屏幕上。两篇《柳叶刀-呼吸病学》和《美国胸外科协会年鉴》上的重量级系统评价和临床路径推荐,以无可辩驳的姿态呈现。清晰文字、详实数据、权威推荐等级,像重拳打在她固守的阵地上。
顾医生,各位老师请看。我声音平静却具穿透力,这两篇国际顶级期刊最新研究明确指出,对于我这种非持续性漏气、肺部已完全复张的年轻患者,满足某些关键指标后(我逐一列举并对照自己数据),早期拔管不仅安全可行,且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提高舒适度。这已是国际主流观点和实践。
铁证如山,字字珠玑!
她的脸红白交加,像交通灯,嘴唇紧抿,胸口剧烈起伏。最终,她几乎从牙缝挤出几个字,声音嘶哑:……那就……按、按指南……调整!签下名字时,那支笔在她手里像千斤顶。
那一刻,会议室压抑的空气仿佛被划开,灯光都似乎亮了些。我感觉自己像夺回城池的将军,彻底夺回了对自己身体治疗的指挥权!用智力将对手逼到绝境,看她在众目睽睽下低头认输的感觉,像一股强劲暖流冲垮连日憋屈,爽得想吹口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