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太庙祭英魂 功臣初论定凌烟 (第3/4页)
研墨的中年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周延寿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为未来留足了空间,更不忘彰显陛下的雄心。
赵桓听罢,龙颜大悦:“好!周卿所虑甚是周详!此事便依此办理!所需工匠、物料,户部与内帑皆会全力支持!朕只有一个要求,凌烟阁要建得雄伟壮丽,足以匹配我大宋中兴之气象!”
“臣遵旨!”周延寿激动领命。
随后,赵桓的目光落向了在座的几位核心大臣:“已故忠烈,图形入阁,已有定论。然,在世功臣之遴选,方是重中之重。此事关乎朝局安稳,关乎人心向背,更关乎我大宋未来风气之导向。诸公有何高见?”
李纲沉吟道:“陛下圣虑深远。臣以为,在世功臣之选,当首重靖康以来,于国有再造之功,于民有安定之绩者。其标准,当以‘忠勇’为核,以‘功绩’为凭,不拘文武,不限出身。”
吴敏补充道:“臣附议。具体人选,可由中书门下会同吏部、兵部、枢密院共议,草拟名单,再由御史台复核其品行操守,最后呈陛下圣断。”
许翰闻言,出班道:“陛下,吴枢密所言甚是。遴选过程务求公允透明,其功绩当有实证,其品行当无可指摘,方能杜绝悠悠众口,使入选者实至名归,未入选者亦心悦诚服。”
赵桓点了点头,目光转向角落里一直垂首记录的秦桧:“秦桧。”
秦桧闻声,连忙放下笔,趋步上前,躬身道:“微臣在。”
“你先前曾言,遴选当‘德行为先,功绩为次,文武并重’。朕以为此言颇有见地。”赵桓看着他,语气平静,“如今,你且说说,这‘德’与‘功’,具体当如何衡量?这章程细节,又当如何拟定,方能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