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晓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theory),指出人在回忆事件时,会根据当前的认知图式(schea)对信息进行加工,因此记忆从来不是客观还原,而是当下自我和过往经验的一种“再创作”。
我们记得的,并不是真实的过去,而是符合我们当下情绪、价值观、需要的“版本”。一个人可能因为现在内疚,就回忆出“我那时确实做错了”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未必真实,只是情绪主导下的重构。这种重构若持续固化为一种负面叙事,就容易造成记忆伤害,成为挥之不去的自责与执念。
二、情绪的幽灵:让记忆越发混乱
情绪是记忆最大的不可靠因素之一。我们常说“情绪记忆”,但事实上,它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构造。你对某一段回忆的愤怒、悲伤、羞耻,其实往往并不属于当时的你,而是如今的你投射上去的。
换句话说,我们不是在回忆,而是在“情绪化地再演绎”。情绪不只是干扰记忆,它甚至可以篡改记忆: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情绪越强烈,对记忆的影响就越大。比如一段普通的对话,如果你今天心情不好再去回想,可能会觉得“他当时是在讽刺我”“我当时太蠢了”,这都是情绪再加工的产物。
而这种被情绪牵引的记忆,让人陷入痛苦,却又无法自拔。你说:“有些人活在记忆里,不断自责,永远走不出来”,正是这种情绪-记忆循环的生动写照。过去不断在脑中回放,却无法修改,结果现实生活也因此拖累。于是,“记忆重构”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应运而生。
三、写作:一种温柔的心理重构
心理学上的“叙事疗法”(narr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