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有扶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军功?这个就真没必要拿出来说了估计当年大魏开国太祖皇帝的战绩都没这么显赫,京城保卫战,河间黄河一战,白沟河渡河决战再加上如今西京道南京道的厮杀,光粗略算一算有多少辽人死在顾怀手上,得出的数字甚至能让人做个噩梦。
威望?内阁首辅次辅几乎都站在顾怀身侧,六部尚书几乎一半是坚定的顾派,北境幕府哪个官吏任命不是顾怀批的折子?大江南北在顾怀麾下听过命打过仗的有多少将领?天底下人或许不知道如今的皇帝是谁,但一定知道靖王的名字叫顾怀。
如果再把这一切联系到当年那个孤身入京城赴国子监教书,人畜无害刚刚踏进仕途的读书人身上那么所有人都能得出一个惊悚的结论--顾怀做完这一切仅仅只花了几年时间,他带兵打遍了天下,正面把辽人百年来的自信踩在脚下,内部但凡敢冒头闹事的有一个算一个全被他按死,从国子监的教书匠到独断北境的藩王,他不是靠着阿谀奉承或者结党营私才一步登天的。
他是从尸山血海里淌过来的。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仕途上杨溥的铺路、先帝赵轩的无限信任、时势造英雄的格局使然之类,但毫无疑问的是,他既然已经走到了今天这步,那么就不可能再有闲心去听别人的废话。
百官懂了,所以京城北迁;赵吉懂了,所以他也就彻底死了那条想要试试的心,辽人还不懂,也应该不想懂,所以现在在被按着揍--这么一想赵吉多少还能多点安慰,毕竟和在上京如坐针毡的辽帝比起来,他起码不用做被叔父盯上的敌人,想必那种滋味真的会很不好受。
这一年来赵吉学会接受现实以后,日子反而过得还算不错,北平的宫城虽然还在营造的初期阶段,但住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好歹宫城还起了个架子,叔父的靖王府连块门牌都没安--而且叔父是出了名的不喜欢铺张浪费讲排场,北境一切事情都讲究个简朴,真让赵吉住进金碧辉煌的宫城,他才要心慌。
按时上个朝,反正现在的朝会连三公九卿都不齐,南边内阁北边幕府就把事情处理完了,朝会也就是走个过场;散了朝会就读书,什么都读,当初叔父听说百官们整出来个讲经的团队发了好大的火,说天子年幼光读那些有什么用?士农工商,就算不亲自去做,但多少要懂,杂书读多了才会懂更多道理,谁再敢成天把四书五经往宫里塞,他从前线回来就找那人算账。
好吧,读书,读完书就是午膳,正经的皇帝午膳排场太多,吃饭太麻烦,叔父也大手一挥,一切从简,正在长身体的阶段就多吃蔬菜,自己端碗自己夹菜,要什么宦官喂到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