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星爷的电影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接下来的日子,我的生活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把象征屈辱的键盘被阿姨默默收走了。取而代之的,是书房桌上堆积如山的港口项目资料、财务报表、市场分析报告。我像是被丢进了知识的汪洋大海,在陈总监那带着点审视和无奈的目光下,开始笨拙地扑腾。
起初是艰难的。那些复杂的术语、海量的数据、环环相扣的决策逻辑,看得我头昏脑涨。无数次想摔了文件,回到过去那种醉生梦死的日子。但每当这时,林晚那句别在会上说外行话就会冰冷地响起,带着无形的鞭策。更奇怪的是,心底深处,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悄然改变。那种被需要、被赋予责任的感觉,尽管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却也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甸甸的踏实感。我开始熬夜查资料,追着陈总监问一些在他看来可能很白痴的问题,在纸上写写画画,试图理解那些冰冷的数字背后代表的真实运营图景。
周一的董事会,气氛庄严肃穆。巨大的环形会议桌旁坐满了林氏的核心高层和重要股东,空气仿佛都凝重了几分。我穿着熨帖的深色西装,坐在林晚下首的位置,手心全是汗,心跳快得像要蹦出嗓子眼。
当港口项目二期规划讨论到运营成本优化时,林晚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我:周珩,成本测算部分,你补充一下。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我身上。有好奇,有审视,更多的是不以为然和看好戏的意味。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忽略那些目光,拿起面前整理好的材料。声音起初有些发紧,但随着陈述展开,那些熬夜啃下来的数据、反复推敲过的逻辑渐渐清晰起来。我着重讲了几个之前被忽略的潜在成本压缩点,以及基于现有供应链可以尝试的议价策略。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基于数据的务实分析。
会议室里很安静。林晚靠在椅背上,单手支着下巴,神情专注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也没有打断。陈总监在我发言的间隙,适时地补充了几个关键数据作为支撑。
当我结束发言,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一位资历很老的股东推了推眼镜,看向林晚:林总,这部分优化方案,可行性论证过了吗
林晚的目光依旧落在我身上,几秒钟后,她才转向那位股东,语气沉稳:方案细节是周珩和陈总监共同梳理的,论证充分。会后会形成书面报告发给大家审阅。她没有说好或者通过,但她话语里对我和陈总监工作的肯定,以及将方案继续推进的态度,已经足够明确。
那一刻,我感觉一直压在胸口的那块巨石,似乎松动了一下。一种微弱的、却真实存在的成就感,混杂着劫后余生的庆幸,悄然滋生。会议继续进行,后面的讨论我依旧插不上太多话,但心境已经完全不同。我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花瓶或背景板。我参与了,并且,似乎……没有搞砸。
散会后,林晚被几位高层围着讨论后续。我收拾东西准备离开,陈总监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不算热情、但绝对真实的赞许:周先生,刚才说得不错,几个点抓得挺准。资料没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