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三线御敌 (第2/3页)
纪宇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终,李岩说道:“大水入城后,只有钟鼓楼和周王府大殿的顶部露出水面,七天后水退。臣带领两万士兵进行善后,很快恢复了秩序。臣确实罪责难逃,愿以死谢罪,但今建奴铁骑即将席卷中原,毁我华夏的基业,臣可死,但请殿下权衡轻重,三思而行!”
听闻李岩竟提议以水淹开封,致使数十万百姓无辜丧命,朱慈烺怒不可遏,全身颤抖,险些下令让李若琏将李岩就地正法,但当他凝视李岩那双充满诚挚的眼睛时,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
他深知李岩是一个深明大义、睿智非凡之人,懂得在关键时刻舍小取大。正是这份理性与决绝,让李岩当时一心致力于建立新朝,以求终结纷争,让百姓安居乐业,尽管手段激烈,其初衷却是为了百姓着想,朱慈烺最终理解了李岩的苦心孤诣。
在李岩的保证下,朱慈烺最终同意了北线的防御计划,完善了具体的方案之后,指定必须由李岩亲自前往济南部署。
此刻,见王永吉和黎玉田皆表示反对,朱慈烺轻轻摆了摆手,目光转向李岩,眼神中流露出鼓励之色,道:“孤已然与李提督就此方案详谈多时,二位先生且稍安勿躁,听李提督慢慢道来。”
随即,李岩详细阐述了北线计划的关键之处,特别是善后的工作,朱慈烺特意交代不要让李岩承认开封之事,不然对李岩的将来会是一个很大的污点。
听过李岩的讲述之后,内阁三人才勉强同意北线的防御计划,吴三桂父子对此倒不是多么上心,作为武将,能有效的进行歼灭敌人,才是他们该考虑的。”
吴襄沉吟道:“这两条计划,老夫都认为颇有可行之处。然而,眼下河南诸多地域皆处于闯贼掌控之中。西线战略若以临清为重心,恐怕难以全面保障大元帅行辕的安全,此乃老夫所忧心之处。”
朱慈烺代为回答李岩的疑问,说道:“这就是孤选择将行在设在济宁城的原因。在济宁,我们可以铸造并训练一支精锐之师,若西线有变,沿着河道北上,只需两日便可抵达。若敌攻北线,从陆路行军至济南,沿途只需提前布置好补给,骑兵四日之内便能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