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匠籍弊端 (第2/4页)
纪宇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曹化淳早已深知朱慈烺的脾性,明白这位太子殿下向来亲力亲为,想亲自视察谁也挡不住,于是细声细气训斥道:“废什么话!既然殿下有意查看,那就速速带路!”
半晌之后,朱慈烺骑着马,轻车简从就匆匆赶来了衙门的工坊,陈世昌收到消息之后,也兴奋的跟了过来。
知州衙门的工坊坐落于城北的一处大院之内,院内耸立着十几座大型熔炉和冷却池,池水污浊不堪,熔炉更是见不到一点火星,角落里还堆放着未完成的刀剑甲胄半成品,布满了灰尘,整个工坊弥漫着一股沉寂的气息。
当朱慈烺一行人抵达时,早先接到消息的工匠们和衙门的小吏们已纷纷跪伏在院中,黑压压的一片。他们多为匠籍和小吏,从未想过能有幸得见大明的皇太子,因此一个个都诚惶诚恐,头低得几乎要触到地面。
崇祯十五年之后,国事越发艰难,各地衙门包括山东都指挥使司都在摆烂,兵器的修缮和制造,也早早的陷入了停滞状态。
明朝继承元代的制度,将民籍分为“民、军、匠”,其中匠籍的地位最低,世袭传承,无特殊情况不得脱籍,匠人“轮班匠”和“住坐匠”,轮班匠要定期到衙门工坊服役,一次为三个月,而住坐匠则每月去十天即可。
这些匠人为官府服役都是无偿的,年景好的时候,官府会调拨一些粮食,管几顿饭,若摊上年景不好,或者贪官,还得自带粮食去干活。
甚者有些官员利用匠人去干私活,来谋取利益,总之各地衙门都把匠人当作免费的劳动力来用,极其苛刻,从而导致明中期大量人怠工、隐冒、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