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鱼鳞鱼骨、鸡鸭骨架、肉皮,洗净焯水,加入姜片、一点点珍贵的黄酒(省下来的),丢进我那个豁口大锅里,小火慢炖。熬出浓白醇厚的高汤底料。
蔫掉的菜叶,好的部分切碎,加盐揉搓脱水,拌入碾碎的炒米、一点点糖和辣椒面(问负责采买的太监高价买的边角料),塞进洗净晾干的陶罐里,压上石头,密封发酵——简易版泡菜!
轻微腐烂的水果,削掉坏的部分,切块,加入大量糖(用金锭偷偷换的)和一点点盐,在小锅里慢慢熬煮,搅拌……果香越来越浓郁,最终浓缩成粘稠晶莹的果酱!
我的宝贝陶罐家族在小灶间角落里不断壮大,里面装着正在经历神奇变化的微生物盛宴——我的酱油实验!精选的黄豆蒸熟、摊凉、拌入我偷偷用馒头培养的、长了黄绿色霉菌的曲种(原主记忆里管这叫黄子),装入铺了干净稻草的陶罐,一层豆一层盐……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和空气里的精灵。
白天,我在那个破灶间里变废为宝,忍受着其他厨子鄙夷的目光和垃圾婆的嘲讽。晚上,则利用掌勺女官那点微末权限,溜进御膳房庞大的藏书阁(其实是个堆满灰尘的旧书库),借着昏暗的油灯,如饥似渴地翻阅那些蒙尘的、记录着前朝甚至更古老食谱和食材处理方法的典籍。手机里现代知识是骨架,这些古籍记载则是血肉,两者结合,让我对这个时代的食材和烹饪体系有了飞跃性的理解。
平静(且憋屈)的日子没过多久,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把我卷入了漩涡中心。
万寿节刚过不久,皇帝突然下旨,要在宫中设千叟宴,宴请京城及周边七十岁以上老者,以示皇恩浩荡。这本是户部和礼部的差事,但宴席规格、菜品安排,却落到了御膳房头上!
时间紧!任务重!更要命的是,皇帝特意下旨:此次千叟宴,既要彰显皇家气度,更要体恤民生!菜品需兼顾美味、软糯易消化,更要俭省务实,不可奢靡浪费!
这道旨意,像一块巨石砸进了御膳房!
尚膳监总管(正四品)周大福,一个面团似的老太监,急得嘴上燎泡,召集所有掌勺、管事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