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扎根极寒,“灵犀”为桥 (第5/9页)
草原一只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哈工大校园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寒假临近,学生渐少。但联合实验室“灵犀-康复”小组的角落,灯火依旧明亮。沈清秋已成为这里的常客。
陈默、周斌、沈清秋围坐在电脑前。屏幕上运行着沈清秋设计的“果园摘果子”训练场景原型,界面清新活泼。
“这个‘成功摘取’的视觉反馈很棒,”陈默指着屏幕上果子落入篮筐的动画,“但触发阈值是不是固定了?不同患者激活能力差异很大。”
“对!这是个问题!”沈清秋立刻点头,“我设计了一个基于初始评估的动态调整机制。医生可以先给患者做一个基础测试,系统根据其最大激活强度设定一个个性化目标区间,随着患者进步,目标区间自动上浮。”
“好主意!”周斌赞道,“算法上实现不难,我这就加到后台逻辑里。”
沈清秋又展示了一个新的“森林小径行走”场景:“这里有个难点。下肢想象激活的脑电特征比上肢更微弱、更难捕捉。现有的算法识别率不高。”
陈默沉思片刻:“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空间滤波技术(如pcian
filter)聚焦运动皮层相关区域信号,同时结合心率或皮电等辅助生理信号,作为‘努力程度’的间接参考,提升判断准确性。周斌,查查相关文献,做个小规模验证实验。”
讨论热烈而专注。沈清秋不仅贡献了出色的ui设计,更在交互逻辑和用户需求上提出了许多深刻见解。她的思维敏捷,表达清晰,总能切中要害。陈默发现,与她讨论技术问题,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她的视角往往能带来新的启发。
一次调试到很晚,实验室只剩下他们两人。陈默在推导一个优化空间滤波的公式,沈清秋则在调整“森林小径”场景的视觉反馈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