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东线重生:钢铁秩序与冰雪后勤 (第2/8页)
文字的海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荷兰鹿特丹港务局设计的破冰船“海象号”驶入塔林港,船头的弧形破冰刃采用卢森堡产的钨钢合金,可承受2000吨的冰面压力。船长扬·范德梅尔看着雷达屏幕,上面显示萨瓦河冰面厚度12米,刚好是破冰刃设计值的80——这意味着可以轻松通过,又不会浪费动能。
“启动液压破冰系统。”他下令。
船首的液压锤以每分钟120次的频率敲击冰面,碎冰如浪花般溅起,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甲板上,爱沙尼亚劳工们穿着比利时产的防寒服,用德国制造的尼龙绳固定集装箱,绳子上印着“欧洲联合”的字样。
14:00
冰雪交易所的人性天平
在塔林市政厅改建的冰雪交易所里,芬兰商人埃里克·林德正在称量驯鹿皮。他的天平左边放着5张驯鹿皮,右边是10公斤黑麦面粉,下方的电子秤显示“平衡”,旁边站着国际红十字会观察员。
“这批皮子将用于制作坦克乘员的防寒手套,”林德对观察员说,“每平方厘米的皮毛可承受-35c低温。”
观察员点点头,在记录簿上写下:“交易公平,符合《海牙公约》,上面绣着“欧洲铁路联盟”——这个在占领区秘密成立的组织,正在用技术对抗战争的混乱。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