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巴图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臣左谷蠡王顾远,谨奏圣明可汗:
臣蒙可汗天恩,擢升王爵,赐予草场牛羊奴隶,恩同再造,感激涕零,铭感五内。然臣每念及羽陵部云州惨烈,族人十室九空,仅余老弱妇孺,寄人篱下,惶恐度日,心如刀绞。古日连部世代隐于暗影,血脉凋零,亦亟待休养。
臣近日常听族中耆老垂泪追忆,言我羽陵先祖,实起于漠北苦寒之地。彼处虽风沙凛冽,水草不及此处丰美,然乃我族发祥之根,祖魂所系。老人们日夜思念故土,渴望叶落归根,魂归祖地。此念萦怀,已成执念。
臣斗胆恳请可汗:允准臣将羽陵部现存族人及古日连部愿随行者,迁往漠北祖地安置。一则全族人思乡之情,慰藉先祖英灵;二则漠北远离王庭纷扰,地广人稀,环境虽苦,却更利族人静心休养,远离是非,专心繁衍子嗣,以期日后能为我契丹再效犬马之劳。
臣必尽心竭力,妥善安置,绝不给可汗增添烦忧。两部现有青壮寥寥,仅能维持部落基本运转与自卫,断无他念,更无力参与王庭纷争,唯求一片清净之地,苟延残喘,延续血脉。
伏望可汗体恤下情,恩准所请!臣顾远顿首再拜!”
这封奏疏,情真意切,将羽陵部描绘得无比凄惨弱小,将迁移的理由归结为无法反驳的“思乡”与“休养”。同时,反复强调“老弱妇孺”、“青壮寥寥”、“断无他念”,将自身的威胁性降到最低。更重要的是,他主动提出去往更偏远、更贫瘠、对耶律洪统治核心毫无威胁的漠北!这无疑是一步以退为进的高招。
奏疏很快呈递上去。耶律洪接到奏疏,并未立刻批复。他唤来心腹密探:“羽陵部那边,情形如何?顾远所言,可属实?”
密探早已奉命暗中观察:“回可汗,属下连日查探。羽陵部聚居地,确如顾远所言,几乎看不到青壮男子,皆是老弱妇孺,面色凄惶,行动迟缓。偶有几个看似能拿起武器的,也多是些半大少年或身有残疾者。妇孺们常在帐前哭泣,念叨漠北祖地。古日连部那边,更是死气沉沉,人数稀少,行踪隐秘,确元气大伤。”
密探的回报,与顾远奏疏所言高度吻合。耶律洪心中的疑虑又消减了几分。在他看来,顾远此举,一方面是孝心可嘉,安抚族人;另一方面,也是向自己表明心迹——主动远离权力中心,带着毫无威胁的老弱去苦寒之地,这是安分守己、绝无野心的最好证明。加上顾远那“维系契丹国运”的特殊血脉,以及他刚刚立下的重誓,耶律洪的信任度,正如顾远所预估的,提升到了六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