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未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她的目光扫过文澜怀里懵懂的豆豆,最终落回实验室里那个闪烁着微光的恒温培养舱上,那里静静悬浮着几个肉眼难辨的微小光点——最初级的胚胎组织。她的眼神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使命感,仿佛那就是她存在的全部意义。对她而言,生育是神圣的科学使命,是文明存续的基石。
时间在磨合与隐忍中滑过半年(爆发后第24个月)。堡垒内的气氛在文澜的润滑和林希玥有限的妥协下,找到了新的、脆弱的平衡点。林希玥并非完全不近人情。她利用实验室的分析设备,优化了苏晴种植区的营养液配方,提高了蔬菜产量(虽然她本人对种地一窍不通,连水培槽的水阀都能拧错方向,还得靠苏晴善后)。她在实验室窗台上,用废弃的试管和培养皿,成功培育出了几株对当前病毒环境具有显著抗性的土豆苗,绿意葱茏,甚至结出了小小的块茎。她将这项技术简化后交给了苏晴。
文澜则用她春风化雨般的温和与包容,持续感化着这位冷硬的科学家。她总是按时给废寝忘食的林希玥送去热腾腾的饭菜,和她聊聊豆豆今天又学会了什么新词,做了什么可爱的傻事。豆豆纯净无邪的眼神和对林姨姨实验室门外那些闪烁灯光的好奇,似乎也悄然融化着林希玥心中一部分坚冰。她开始允许文澜和苏晴在穿戴严格防护装备(防护服、口罩、手套)的情况下,隔着实验室厚重的观察窗,远远地、安静地看一眼培养舱里那些代表着人类渺茫未来的、如同星辰尘埃般的火种。
堡垒里的亲密关系网络也变得复杂而微妙。我与苏晴保持着那份拒绝未来、只争朝夕的浪漫激情,在物资消耗和生存压力的阴影下,这种关系时而炽烈如火,时而带着一丝末日狂欢般的绝望。与文澜之间,则更像是一种基于共同守护豆豆的、深沉而稳定的伴侣关系,充满了柴米油盐的踏实感和家庭责任。
而林希玥…
她主动提出需要我的基因样本进行火种计划的遗传多样性备份研究。过程冰冷、程序化,如同一次医学实验。然而,在一个因柴油紧张而关闭了部分取暖设备、实验室显得格外寒冷的深夜,她结束了一次长时间的观测,疲惫地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昏黄的灯光下,她侧脸的线条显得有些柔和。她突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沙哑:陈苟,根据基因筛选和适配模型分析,你的基因序列中,存在一些对当前病毒环境表现出潜在抗性的标记位点,同时与我的序列在智力、体能等关键遗传特质上展现出高度互补性。为了最大化‘火种’计划下一代的生存潜力和优化基因组合…我需要…你的精子,用于定向培育一个属于我们两人的胚胎。
她的语气依旧像在做实验报告,但微微颤抖的睫毛和避开我视线的动作,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这不是情欲的邀请,而是科学家基于冰冷数据做出的、最优的繁衍选择,却也是她以个人身份,对未来做出的最沉重的承诺。
我看着她眼中那份近乎悲壮的决心,想起了文澜当初的托付,想起了老刘的牺牲。在这末日里,血脉的延续似乎被赋予了超越个人情感的沉重意义。我点了点头。没有浪漫,只有一种共同背负人类火种命运的沉重联结。不久后,一个融合了我们两人基因的胚胎,在精密的培养舱中悄然形成,与之前的火种一同悬浮在营养液中,承载着林希玥全部的科学信念和对未来的寄托。
林希玥的生活能力近乎白痴。她可以记住复杂的基因序列,却经常找不到自己的饭盒,或者把防护服穿反。文澜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着她的生活起居。而林希玥则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科研和对下一代的教育准备上。她开始整理堡垒里能找到的所有书籍(虽然很少,主要是些技术手册和小说),利用实验室的电脑(有备用电源)编写最基础的数理化、生物学启蒙教材,甚至尝试录制一些知识音频。她看着豆豆的眼神,除了科学家的观察,也渐渐多了一丝温度。她指着培养舱对懵懂的豆豆说:看,那是你的弟弟或妹妹,还在睡觉。等他们出来,林姨姨教你们认识星星,认识细胞,认识这个世界的真相。
她是知识的守护者与传递者,是未来文明的冰冷火种和希望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