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两宋时的三司使,别称就是“计相”。
大明朝的官员们都有一个“毛病”,好像什么事情都能插嘴说两句。譬如吏部侍郎王鏊会上书言边事。御史们更是怼天怼地怼皇帝,牛逼的不行。号称“言路通畅”。
但是自报业兴起,弘治十五年《大明会典》修撰成功之后,借此机会,张昭建议弘治皇帝令各部门修订各自的部门条例,明确各自的职权范围。
至今,京师百官、六部衙门之间算是逐步的在划分出各自的界限。各管各的一块。
张昭和刘大夏数次激烈的交锋,以及枢密院“收兵权”,更是令大明中枢、京师百官、天下都正在逐渐形成一个共识: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才去做。
现在不是读了四书五经,就是自诩“通才”的年代了。
…
张昭得到鞑靼小王子派遣“使团”意欲求和的消息,上午时就抵达后军都督府,主持召开“军事会议”。
枢密副使英国公张懋、枢密主薄林文宁、枢密佥事成国公朱辅、定西候蒋骥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