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尾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对不上……林正的话在我耳边回响。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将注意力集中在林正指出的疑点上。他让我查死者身份确认的部分。
我翻回卷宗前面,找到关于第七名受害者——也就是我在记忆中看到的那个被砸碎脸庞的男人——的身份确认资料。死者名叫张强,四十二岁,建筑工人,失踪于三年前的一个雨夜。尸体在城东一个废弃多年的机修厂地下室里被发现。
资料显示,确认死者身份的主要依据,是其妻子提供的DNA比对结果。卷宗里附有那份盖着红章的DNA鉴定报告复印件。看起来毫无问题。
但林正说对不上。他敏锐的法医直觉不会凭空产生。
我反复对比着资料和报告,目光最终停留在那份DNA报告的送检日期上。一个细微的、几乎可以忽略的时间差被我捕捉到了:报告出具的日期,比尸体被发现、立案侦查的日期,竟然晚了整整五天!这五天里发生了什么常规的DNA比对流程,在重大命案中通常是加急处理的,五天时间差显得极不合理。
我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空洞的哒哒声。这五天的时间黑洞,里面藏着什么是当时技术受限样本污染需要重新提取还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阻碍这微小的疑点,像投入死水潭的一颗石子,在我心中激起了更大的涟漪。它和周振海处决后却诡异地侵入我大脑的记忆碎片,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阴森的联系
一个念头,疯狂而冰冷,不受控制地钻了出来:周振海……他真的死了吗那份签字的执行文件,是否只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假象
这个想法让我遍体生寒,几乎无法呼吸。我猛地合上卷宗,那沉重的声响在寂静的档案室里格外刺耳。我必须知道更多!关于周振海,关于他的一切!尤其是……他死前最后接触过什么人经历过什么事
档案室里没有关于罪犯本人的详细资料,那些属于看守所和监狱管理局的范畴。我拿出手机,指尖冰凉地划过屏幕。输入周振海、死刑、行刑前等关键词组合。海量的信息瞬间涌来,大多是旧闻回顾和案件分析,以及对他罪行的谴责。我快速滑动着,过滤掉无用的信息。
突然,一条不起眼的、发布于本市一个冷门科技论坛的短讯标题,像一根冰针刺入我的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