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砚之每天都会去仓库看看那些青铜器。阳光透过仓库的天窗照进来,落在饕餮纹鼎上,那些古老的纹路仿佛活了过来,在光影中流转。
三月的一天,苏文谦匆匆跑回来,手里拿着一张报纸。沈先生,您看这个!
报纸的角落里刊登着一则消息,说南京博物院的一位老职员,在转移资料时被日本人发现,为了保护资料,与敌人同归于尽。报道里没有提名字,但沈砚之看到随身携带的汉代铜镜完好无损时,眼眶瞬间红了。
他走到仓库中央,看着那尊最大的青铜鼎,忽然想起周明远说过的话:这些文物,是咱们民族的骨头。
是啊,骨头断了,还能再接上;只要骨头还在,民族就不会灭亡。
接下来的几年里,沈砚之和苏文谦带着这批文物,辗转于上海、香港、昆明等地。他们躲过日本人的搜查,穿过枪林弹雨,把文物完好无损地送到了重庆。
当他们把青铜器交到重庆国立博物馆时,馆长握着他们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那些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器物,此刻在山城的阳光下,泛着愈发温润的光泽。
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那天,沈砚之正在整理周明远留下的那些资料。他忽然看到其中一页的空白处,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字迹有些潦草,像是匆忙间写就的,却透着一股不屈的劲儿。沈砚之放下资料,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庆祝胜利的人群。他们举着灯笼,唱着歌,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沈先生,我们该回南京了。苏文谦走进来,身上穿着崭新的中山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