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三千智取奇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要说咱宫束班祖上那群憨货,在伏羲爷那会儿干的荒唐事,能把祠堂里的老祖宗笑活过来。您猜怎么着?当年那位被神启砸中脑袋的创始人,领着一群刚放下石斧的愣头青,在山洞门口挂块破木牌就敢自称“班”,结果头一个月就把部落首领气得吹胡子瞪眼。
那会儿刚琢磨着从打制石器升级到磨制石器,创始人一拍大腿:“咱得让石头光溜溜的!”于是一群人蹲在河边,拿着砂岩块对着鹅卵石搓得满头大汗。有个叫阿石的憨小子,磨着磨着突发奇想:“师父,您说把石头磨成圆的,是不是能滚着走?”说完真把块磨得溜光的石球往坡下推,结果“哐当”撞塌了存放火种的草垛,差点把全族的火都弄灭了。最后一群人趴在泥里扑火,满脸黑灰跟泥鳅似的,创始人一边揍阿石的屁股,一边笑得直不起腰:“你个憨货!知道的是想省力,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砸死部落长老呢!”
更绝的是学编渔网那会儿。伏羲爷教了“结网罟”的法子,创始人拿着藤条给徒弟们演示:“看好了,一扣压一扣,跟编筐似的!”结果有个叫阿藤的姑娘,眼神不太好,把藤条编得跟乱麻似的,渔网扔水里不仅捞不上鱼,还把自己的草鞋勾住了,整个人栽进河里,手里还举着破网喊:“师父!这网能捞人!”气得创始人把她拎上岸,用藤条抽了三下屁股,却在看到她编的网兜居然能装下三个野果时,又改口了:“哎?歪打正着啊!改改能当菜篮子!”后来那“渔网改菜篮”的手艺,居然成了宫束班最早的“跨界创新”。
烧陶更是笑料百出。那会儿还没正经窑,就在地上挖个坑,堆上柴火闷烧。有回要给部落首领做个盛酒的陶罐,阿陶师傅蹲在火堆旁念叨:“火大了裂,火小了漏,得刚刚好。”结果他徒弟阿土,为了让火“刚刚好”,居然往火堆里撒了把盐,说听隔壁部落巫祝讲“撒盐能镇住火气”。最后陶罐烧得跟麻子脸似的,坑坑洼洼还带着股咸腥味,首领举着罐子端详半天,突然笑了:“这罐儿好!装酒能当咸菜坛子,装水带点咸味,省得煮肉时加盐了!”就这么着,宫束班愣是把“失败品”卖出了新花样,后来还真琢磨出往陶土里掺草木灰防裂的法子,据说就是从撒盐那傻事里悟出来的。
最让人笑肚子疼的,是他们给部落婚礼做“礼器”那次。新郎想给新娘整个像样的首饰,创始人拍胸脯保证:“包在咱宫束班身上!”结果一群人把兽骨磨成珠子,串的时候却忘了算长度,长的能拖到地上,短的套在手指上都嫌紧。阿玉师傅急中生智,把长串骨珠缠在新娘手腕上,短的掰成两半当耳坠,居然歪打正着弄出了“手链”和“耳饰”的雏形。婚礼当天,新娘戴着叮当作响的骨饰走过来,身后跟着一群憋笑的宫束班工匠,连伏羲爷都捋着胡子乐:“你们这群憨货,倒比我还会琢磨新鲜玩意儿!”
那会儿的宫束班,哪有什么规矩章法,全凭一股傻劲儿瞎折腾。有人把木矛的柄雕成蛇形,结果矛头太重,扔出去转着圈飞,差点扎到自己;有人想给陶罐画花纹,拿着炭笔在湿陶坯上乱涂,画出个四不像的玩意儿,却说那是“龙”——后来这“四不像龙纹”居然成了部落的图腾,每次祭祀都得摆出来,吓得新徒弟以为老祖宗审美有问题。
但您还别说,这群憨货傻得有韧劲。阿石被砸了脑袋,第二天还蹲在河边磨石头,说要弄出“能滚着运东西”的轮子;阿藤编坏了一百多张网,最后编出的藤筐能装下二十斤野果,还轻巧得能背在背上;阿陶烧裂了三百多个陶罐,终于摸出了“柴火烧到发白时撤火”的诀窍,烧出的陶罐能装水三天不漏。他们蹲在山洞前吃饭时,总爱举着石碗碰一碰,黑黢黢的脸上沾着泥灰,笑起来露出两排白牙:“咱今天又比昨天强点!”
有回暴雨冲垮了他们的草棚,工具全泡了汤,一群人坐在泥里哭,哭着哭着又笑了——阿土从泥里摸出个被水泡胀的陶罐,居然没裂,他举起来喊:“师父!这罐儿能当船!”结果一群人真把陶罐系在木筏上,居然漂着渡了河。创始人站在对岸,抹着脸上的泥水笑:“咱宫束班的人,就是得有这股子劲儿——天塌下来,先琢磨着能不能把塌下来的石头雕成个玩意儿!”
现在祠堂里还摆着块歪歪扭扭的石斧,据说是当年阿石磨坏的第一把工具,斧刃豁了个大口子,却被打磨得光溜溜的,能照出人影。守祠堂的老人说,这就是咱宫束班的根——一群被神启砸懵了的憨货,带着满身土气,揣着一腔热乎劲儿,把日子过得叮当作响,把笑话变成了传奇。您说这世上的巧夺天工,不都是从笨手笨脚的瞎折腾里长出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