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昊兄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月光在斑驳的琴盖上,投下一片清冷的寂静。
那晚顶楼窥见的月光与琴声,像一枚滚烫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林晚的心上。沈聿修的形象在她脑海中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而立体。那个在校长室里沉稳睿智、在古籍室中引经据典的学者,与月光下独自弹琴、带着脆弱与孤寂气息的男人,奇异地重叠在一起,形成一种强大而隐秘的引力。
她开始更频繁地出现在图书馆古籍阅览室。
每周三下午三点半的约定,成了她日历上唯一被郑重圈出的红圈。每一次推开门,看到沈聿修已经坐在那张宽大的榆木桌后,或是站在书架深处翻找资料的身影,她的心跳总会漏掉一拍。他讲解文本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指尖划过泛黄书页或她新写稿纸上的字句,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专注力。
林晚的写作在突飞猛进。她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沈聿修提供的武器,那些精妙的隐喻、克制的抒情、留白的艺术。她笔下的人物情感不再直白宣泄,而是隐藏在细微的动作、特定的意象和富有张力的沉默之下。沈聿修对她的进步从不吝啬赞许,但每一次点评,都精准而深刻,像一把精巧的刻刀,不断修正着她前进的轨迹。
一个闷热的夏末午后,空气粘稠得仿佛凝固。古籍阅览室里只开了高窗,窗外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酝酿着一场蓄势待发的暴雨。空气里旧纸张的味道混合着潮湿的泥土气息,沉甸甸的。
林晚坐在桌前,面前摊开的是她新写的小说片段。这次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民国,一个女学生与她的国文先生,在动荡时局下隐忍而深沉的情感。她写得极其投入,将自己所有对文字的理解和内心深处那些无法言说的情愫,都倾注在了字里行间。
沈聿修坐在她对面,修长的手指捏着她那几张薄薄的稿纸,看得很慢,很仔细。窗外的天色越来越暗,阅览室内的光线也随之变得晦暗不明。他微微蹙着眉,神情专注得近乎凝重。
这里,他终于开口,指尖点向稿纸中间偏下的一行字。林晚的心立刻提了起来,目光紧紧追随着他的手指。那一段,她写的是女学生在一次空袭警报拉响的混乱中,与先生被人群冲散又意外重逢于一条狭窄的、堆满沙袋的巷弄。在炸弹沉闷的爆炸声和刺耳的防空警报间隙,在漫天飘落的传单碎片和呛人的烟尘里,两人目光交汇。她用了大段笔墨描写先生眼中瞬间闪过的惊悸、释然,以及一种近乎失而复得的、灼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