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棋盘内外的两条战线 (第2/6页)
我不是要做作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象升素主战,与嗣昌议不合……兵少,力不支。中官高起潜强之,分其兵。象升率万余人,次巨鹿贾庄,遇大兵,身中四矢三刃,遂战死。”
寥寥数语,便是一个忠臣良将的结局。被政敌排挤,被监军的太监掣肘,被分走最精锐的部队,最后在寡不敌众的绝境中,流尽最后一滴血。
而现在,这个悲剧,正在实时上演。
他知道,此刻在殿上吵得最凶的那几派,心里打的都是什么鬼算盘。
首辅温L仁他们哭着喊着要调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回京,是真的指望吴三桂能来救驾吗?未必。他们更深层的目的,是想把关宁军这支大明最强的军事力量调进京师的政治圈内,把它掌握在自已手里,当作未来朝局博弈中最重要的筹码。
光时亨那帮言官们,高喊着什么“坚守勤王”、“效仿于少保”,说得慷慨激昂,是真的有良策吗?也不是。他们只是想用最“稳妥”、最不会犯错的办法拖延时间。只要京城不丢,他们就不会有任何政治责任。至于城外的卢象升,是死是活,是战是降,跟他们有什么关系?等战后,仗打赢了,守城有他们一份功劳;仗打输了,正好可以把所有战败的责任,都推到卢象升这个死人身上。
还有……朱由检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落在了队列末尾,那个从始至终都很少说话,显得有些孤傲的兵部右侍郎——杨嗣昌身上。
这就是那个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方略的能臣,也是历史上,卢象升最大的政敌。杨嗣昌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对流寇主“抚”,对建奴也主张“议和”,与卢象升的强硬主战派,简直是水火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