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痴口香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春雷小说clqcjtz.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打听万之后,便歇了这念头。王安石变法以来,朝廷新旧两党斗争的你死我活,科举改革更是两党争夺的焦点。科举考试科目也随着新旧两党的交替,变乱无定,崇宁二年的时候,以新党自居的蔡京拜相,一举罢费科举,取士完全采用三舍法。即想当官,必须先入学,各军州府县,大设学校,开封外设了辟雍官学,招待天下贡生。想当官,就要入官学,接受考核,州县考核优等之后,再升入太学辟雍,太学考核到上舍上等后才受官。
虽然考核的时候,有插班名额,但是这些名额都是给那些官员的后代的。平民百姓只能按部就班去读官学。
这一下,就堵塞了天下大多数平民读书人的上升渠道。直到宣和二年才费三舍法,复科举。
王安石时代的三舍法是与科举并行的,到徽宗时两党斗的都红了眼,好不容易翻身的新党,行事偏激事事做绝,不仅大肆贬谪旧党,还树了元佑党人党人碑,将司马光等旧党列入奸党,碑刻天下,要让他们遗臭万年。
括地,大肆发行纸钞,罢废科举,通行三舍法等等。三舍法的本意是为了变相缩减科举录取人数众多,造成的冗官现象,但是一旦被应用于党争,学校便成了新旧两党的舆论阵地,和斗争前沿。大量不能入官的太学生成了两党的炮灰,学校也称了达官贵人把持官场的最佳门路。
蔡京之所以被称为奸相,强推三舍法功不可没。
正是因为三舍法的存在,使得陆仁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打算,泡了汤。入学考核到不怕,怕的是陆仁炳没那个时间,也没有钱去打点各方势力啊。
至于说通过武举入仕,看看武大的小身板,就知道不可能了。